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科室 > 文章内容

贫血相关知识(2)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9:09浏览:

贫血检查

  1.血常规、血涂片血细胞形态、网织红细胞计数。

  2.尿、粪常规和潜血。

  3.骨髓常规、骨髓活检、骨髓干细胞培养。

  4.血清铁、铁蛋白和叶酸、维生素B12测定。

  5.肝、肾功能检查。

  6.溶血性贫血者可加做有关溶血的检查

  (1)提示红细胞破坏增多的实验室检查;

  (2)提示红细胞寿命缩短的检查;

  (3)提示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检查;

  (4)确定溶血性贫血病因的实验室检查

  7.染色体和融合基因检查。

  8.影像学和内镜检查等。

贫血治疗原则

  (一)缺铁性贫血

  1.口服铁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

  注意:口服铁剂后5~10d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7~12d达高峰,其后开始下降,2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平均2个月恢复,待血红蛋白正常后,再服药3~6个月。

  2.注射用铁剂:右旋糖酐铁深部肌内注射,其指征为:①口服铁剂有严重消化道反应;②消化道吸收障碍;③严重消化道疾病,服用铁剂后加重病情;④妊娠晚期、手术前、失血量较多,急待提高血红蛋白者。

  3.病因治疗。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

  1.急性和严重型再障的治疗

  (1)HLA配型相合的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的指征:年龄<40岁,输血较少者。

  (2)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常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

  (3)环孢菌素A:长期维持治疗。

  2.慢性型雄激素有二类:

  (1)睾丸素酯类

  (2)蛋白同化激素:疗程至少6个月以上,宜长程维持治疗。

  (三)溶血性贫血的治疗

  1.病因治疗:祛除病因,停用可疑药物、食物(蚕豆)等。

  2.支持治疗:输注浓缩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保护肾功能等。

  3.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对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疗有效。

  (2)免疫抑糊剂:用于难治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4.脾切除:对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疗效最好,激素治疗无效或需要泼尼松15mg/d才能维持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亦可脾切除治疗,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或抗体为IgG型者疗效较好。

贫血例题

  病例摘要:女性,22岁,面色苍白、乏力1年,加重半个月就诊。

  1年来无明显原因出现面色苍白、乏力,但能照常上班,曾到医院检查,有轻度贫血(具体不详),未予治疗,近半个月来加重来诊。发病以来进食、睡眠好,二便正常,尿色无改变,无便血和黑便,体重无变化。既往体健,无胃病和肝、肾疾病及痔疮史,无药物过敏史,无偏食和烟酒嗜好,未婚,月经14岁初潮,量偏多,近两年来更明显,家族史中无类似患者。

  查体:T36.5℃,P90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贫血貌,无皮疹和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无黄染,结膜和口唇苍白,舌乳头正常,甲状腺不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双下肢不肿,有匙状指。

  辅检:Hb70g/L,RBC3.1×1012/L,RetO.012,MCV68fl,MVH24pg,MCHC29%,WBC5.4×109/L,分类N70%,L26%,M4%,Plt250X109/L,尿常规(-),尿隐血(-),粪常规(-),粪潜血(-)。

  分析步骤:

  1.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初步诊断:缺铁性贫血(月经过多所致),月经过多原因待查。

  诊断依据是:

  (1)病史:面色苍白、乏力等贫血表现,有引起缺铁的原因月经量增多。

  (2)查体:贫血貌,结膜和口唇苍白。有匙状指。

  (3)化验: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正常。

  2.鉴别诊断

  详见缺铁性贫血的鉴别。

  3.进一步检查和可能的检查结果

  (1)血涂片红细胞形态:可见成熟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

  (2)血清铁、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血清铁和铁蛋白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3)骨髓检查及骨髓铁染色:骨髓增生正常,但有核红细胞的胞质少,成熟红细胞中心明显淡染,骨髓细胞内外铁均减少。

  (4)妇科检查:包括B超,必要时诊刮,以明确月经过多的原因。

  4.治疗方案

  (1)铁剂治疗:首选下列一种铁剂口服: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速力菲。待血红蛋白正常后,再服药3~6个月。

  口服铁剂有严重消化道反应或消化道吸收障碍可选用右旋糖酐铁,深部肌内注射。

  (2)病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