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科室 > 文章内容

麻醉与重症医学名词解释与问答题练习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24 07:13浏览:

1.控制性降压
  答案:对某些特殊手术,为了减少手术野失血,给手术操作创造良好条件,减少输血量,术中运用各种药物和方法有意识地降低病人的血压,并视具体情况控制降压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这一技术称为控制性降压。
  2.靶控输注
  答案:TCI是根据不同静脉麻醉药的药代动力和药效学,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体重病人的自身状况,通过调节相应的目标血药浓度以控制麻醉深度的计算机给药系统。
  3.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
  答案:产妇增大的子宫或腹腔内巨大肿块压迫腹膜后大血管引起回心血量锐减,心输出量减少,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虚脱甚至晕厥的临床综合症。使产妇体位左侧或右髋部垫高可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
  问答题
  1.什么是全脊髓麻醉?
  答:指自颈、脑干全部脊髓神经被阻滞。通常是由于局麻药过量造成的。症状体征:发音困难、呼吸困难、上肢无力,并迅速出现意识消失、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博呼吸停止。重在预防及早期识别。治疗:呼吸循环支持。
  2.什么是脊髓-硬膜外联合麻醉?优点?
  答:指将蛛网膜下腔麻醉与硬膜外麻醉联合应用的一种麻醉方法。主要优点:可相互取长补短,既有麻醉起效快、肌肉松弛及镇痛效果确切等腰麻的优点,又有硬膜外麻醉可满足长时间手术需要的长处。方法包括一点法和两点穿刺法。一点穿刺法即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均在同一脊间隙穿刺。两点穿刺法指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分别在不同脊间隙穿刺。
  3.简述初期复苏(心肺复苏)的主要任务及步骤?
  答:主要任务是迅速有效地恢复生命器官(特别是心脏和脑)的血液灌流和供氧。初期复苏的任务和步骤可归纳为ABC:A(air way)指保持呼吸道顺畅,B(breathing)指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C(circulation)指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是初期复苏时的主要措施。
  4.简述发生术后低血压的常见原因?
  答:①低血容量:表现为粘膜干燥、心率快及少尿。 ②静脉回流障碍;可发生于机械通气、张力性气胸、心包填塞等。 ③血管张力降低;可发生于椎管内麻醉、过敏反应、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等,也可见于应用抗高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及复温时。
  5.硬膜外阻滞麻醉,麻醉平面的调节主要决定于哪些因素?
  答:①局麻药容积:由于硬膜外腔内不存在脑脊液,药液的扩散全凭其本身容积。注入的量愈多,扩散愈广,麻醉范围愈宽。 ②穿刺间隙:麻醉上、下平面的高低决定于穿刺间隙的高低。 ③导管方向:导管向头端插管,药液易向胸、颈段扩散;向尾端插管,则易向腰、骶段扩散。 ④注药方式:药量相同,如一次集中注入则麻醉范围较广,分次注入则范围缩小。 ⑤其他因素如药物浓度﹑注药速度和病人体等均可产生一定影响。
  6.简述引起局麻药毒性反应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
  答:引起局麻药毒性反应的常见原因有:①一次用量超过病人的耐量;②误注入血管内;③作用部位血供丰富,未酌情减量,或局麻药药液内未加肾上腺素;④病人因体质衰弱等原因耐受力降低。局麻药毒性反应的预防,应针对发生原因采取措施,如一次用药量不超过限量;注药前先回抽有无血液,或边进针边注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或用药部位酌减剂量;如无禁忌,药液内加入少量肾上腺素;以及用地西泮或巴比妥类药物作为麻醉前用药等。
  7.作气管内插管,导管进入气管内,如何确认?
  胸廓对称起伏,听诊双肺可听到清晰的肺泡呼吸音。③如用透明导管时,吸气时管壁清亮,呼气时可见明显的"白雾"样变化。④病人如有自主呼吸,接麻醉机后可见呼吸囊随呼吸而张缩。⑤如能监测呼气末CO2分压(ETCO2)则更易判断,ETCO2有显示则可确认无误。
  8.全身麻醉后可出现哪些并发症?
  答:(1)反流与误吸;(2)呼吸道梗阻;(3)通气量不足;(4)低氧血症;  (5)低血压;(6)高血压;(7)心律失常;(8)高热、抽搐和惊厥。
  9.(WHO)推荐的癌症疼痛的三阶梯疗法的原则是什么?
  答:其原则为:①按药效的强弱依阶梯方式顺序使用;②使用口服药;③按时服药;④用药剂量个体化。多数病人接受此疗法后能满意止痛。
  10.简述心脏病术前准备的注意事项?
  答:①长期使用低盐饮食和利尿药物,已有水和电解质失调的病人,术前应予纠正;②伴有贫血的病人携氧能力差,对心肌供氧有影响,术前应少量多次输血矫正贫血;③有心律失常者,如为偶发的室性期外收缩,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理。如有心房纤维颤动伴有心室率增快者,或确定为冠心病并出现心动过缓者,都应通过有效的内科治疗,尽可能使心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