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科室 > 文章内容

临床检验学教学大纲一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24 07:06浏览:

一、绪论
  目的要求:
  一、了解临床检验基础现状和特点。
  二、了解检验基础教学目的
  三、了解学好临床检验基础基本要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临床检验发展史及临床应用。
  二、详细讲解临床检验基础现状与发展特征。
二、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目的要求:
  一、掌握血液标本采集、血涂片制备、细胞染色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血液标本采集质量控制。
  二、熟悉抗凝剂抗凝原理及应用,熟悉病人状况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三、了解不同采血方法及操作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验课。
  主要内容:
  一、重点讲解血液标本采集、血涂片制备、细胞染色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及血液标本采集质量控制。
  二、详细介绍抗凝剂的种类及应用,讲解病人状况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三、一般介绍不同采血方法及操作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教学:
  一、血液标本采集、血涂片制备、细胞染色与正常细胞形态识别。
三、血液一般检验
  目的要求:
  一、掌握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及其参考值、临床意义和质量控制。
  二、掌握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的参考值、临床意义和质量控制。
  三、掌握血小板计数以及参考值、临床意义和质量控制。
  四、熟悉血液组成成分、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代谢与功能、红细胞形态、白细胞形态、血小板形态的检查、点彩红细胞计数,熟悉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平均指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检测的基本知识及临床意义。
  五、了解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液一般检验方法学评价及其应用进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验课。
  主要内容:
  一、重点讲解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白细胞形态检查、血小板计数原理及其应用。
  二、详细讲解红细胞形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代谢与功能、点彩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平均指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检测的基本知识及临床意义。
  三、一般介绍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液一般检验方法学评价及其应用进展。
  实验教学:
  一、血液标本采集、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红细胞形态检查。
  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形态检查。
  三、血小板计数
  四、示教点彩红细胞
  五、血小板形态
四、血液分析仪检验
  目的要求:
  一、掌握血液分析仪电阻抗法、白细胞系列参数VCS法检测原理,检测参数和结果显示,显微镜涂片复查规则,检测结果的质量保证及临床应用。
  二、熟悉血红蛋白浓度检测原理,血液分析仪的方法学评价。
  三、了解红细胞系列参数、血小板系列参数、网织红细胞系列参数检测原理,血液分析仪校准和性能评价。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验课。
  主要内容:
  一、重点讲解血液分析仪电阻抗法、白细胞系列参数VCS法检测原理,血液分析仪检测参数和结果显示、显微镜涂片复查规则、质量保证与临床应用。
  二、一般介绍血红蛋白浓度检测原理与血液分析仪的方法学评价。
五、血栓和止血常用筛检试验
  目的要求:
  一、掌握PT、APTT、FIB检测原理、方法学评价、质量保证、临床意义。
  二、了解凝血、抗凝血及纤溶过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验课。
  主要内容:
  一、重点讲解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的检测原理、方法学评价、质量保证、临床意义。
  二、一般讲解凝血、抗凝血及纤溶过程。
  实验教学:
  一、PT、APTT测定。
六、血型与交叉配血
  目的要求:
  一、掌握ABO血型系统的分型及鉴定。
  二、熟悉Rh血型系统的分型及鉴定。
  三、熟悉交叉配血各种方法检测原理、方法学评价、质量保证、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验课。
  主要内容:
  一、重点讲解ABO血型系统与检测。
  二、详细讲解Rh血型系统及其鉴定。
  三、详细讲解交叉配血各种方法检测原理、方法学评价、质量保证、临床意义。
  实验教学:
  一、ABO血型鉴定。
  二、交叉配血。
七、尿液标本采集和处理
  目的要求:
  一、掌握尿液标本种类、采集方法及质量保证。
  二、熟悉尿液检验目的、尿液标本处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主要内容:
  一、详细讲解检验目的。
  二、重点讲解尿液标本种类、采集方法及质量管理。
  三、一般介绍尿液标本处理。
八、尿液理学和化学检查
  目的要求:
  一、掌握尿液蛋白质、糖检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掌握尿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微量清蛋白的主要检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二、熟悉尿液理学方法及临床意义。
  三、熟悉尿液其它化学项目(酸碱度、酮体、胆红素、尿胆原、尿胆素、血红蛋白和本周氏蛋白等)的检查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验课。
  主要内容:
  一、重点讲解尿液理学检查。
  二、重点讲解尿液化学一般检验(蛋白、糖)。
  三、详细讲解尿液化学其他检查。
  四、重点讲解尿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微量清蛋白主要检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实验教学:
  一、尿液理学检查。
  二、尿液化学一般检验(蛋白、糖)。
  三、尿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验。
  四、乳糜尿实验
九、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
  目的要求:
  一、掌握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方法、报告形式。
  二、掌握尿液有形成分中典型红细胞、白细胞的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掌握典型细胞管型、颗粒管型、透明管型的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
  三、熟悉上皮细胞、吞噬细胞的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熟悉尿液管型形成机理,熟悉其他管型的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熟悉尿液常见生理性结晶、病理性结晶的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熟悉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方法学评价及质量保证。
  四、了解其他管型的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了解尿液其他结晶的的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验课。
  主要内容:
  一、重点讲解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方法、报告形式。
  二、重点介绍尿液有形成分中红细胞、白细胞、常见上皮细胞的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
  三、一般介绍尿液管型形成机理,详细讲解细胞管型、颗粒管型、透明管型的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一般介绍其他管型的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
  四、详细讲解常见生理性结晶、病理性结晶的的形态特征,一般介绍其他结晶的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
  五、详细介绍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方法学评价及质量保证。
  实验教学:
  一、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方法、报告形式。
  二、尿液理学检查(蛋白质、糖、HCG、乳糜尿实验)
  三、尿液主要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非染色法、S-M染色法)。
十、尿液分析仪检查
  目的要求:
  一、掌握尿干化学分析检测原理。
  二、掌握尿干化学分析各检测参数的反应原理,熟悉尿干化学分析仪法的方法学评价、质量保证及临床应用。
  二、了解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原理、检测参数、方法学评价、质量保证以及临床应用。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主要内容:
  一、重点讲解尿干化学分析检测原理,详细介绍各检测参数的反应原理、方法学评价、质量保证以及临床应用。
  二、一般介绍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原理、检测参数、方法学评价、质量保证以及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