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科室 > 文章内容

放射性肠炎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01 14:40浏览:

病因学

  (一)肠上皮细胞增生受抑制:肠粘膜上皮细胞对放射线最为敏感。以氚标记的胸腺嘧啶作细胞更新观察,发现肠粘膜的更新是通过位于肠腺隐窝部的未分化细胞增殖而完成的。这些细胞在分化后失去分裂的能力并逐步移向肠粘膜表面。放射线抑制这些细胞的增殖,使肠粘膜发生特征性的急性病变。如果放射剂量不过量,在停止放射治疗后1~2周粘膜损伤便可恢复。最近研究发现,多次照射的效果取决于照射时隐窝细胞所处的细胞周期。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对放射线最敏感,而在晚期合成的细胞具有较强的耐受力,由于在任何特定时间所有增殖的隐窝细胞仅有一部分处于细胞增殖周期的某一时相,因此单次大剂量照射仅使一部分细胞死亡,而在数天后细胞有丝分裂又恢复正常。

  (二)肠粘膜下小动脉受后:小动脉的内皮细胞以放射线很敏感。大剂量放射治疗使细胞肿胀、增生、纤维样变性,引起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静脉内膜炎,因此产生肠壁缺血和粘膜糜烂、溃疡。肠道内的细菌侵入使病损进一步发展。

  (三)肠壁组织受损:肠壁组织经广泛持续照射后引起水肿,肠壁各层均有纤维母细胞增生,结缔组织和平滑肌呈透明样变化,最后导致纤维化、肠管狭窄、粘膜面扭曲和断理解,因此放射线产生的肠道改变可从可逆性粘膜结构改变直至慢性纤维增厚,伴有溃疡的肠管,甚至引起肠梗阻。

  流行病学

  应用60Co、超高压X线外照射或Ra等内照射,在5周内照射量超过5000rad(拉德)时,约8%的患者发生放射性肠炎。因外报道的发病率在2.4%~2.5%之间。引起肠道放射性损伤的最低照射量差异很大,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照射的强度和时间。②腹腔或盆腔内粘连固定的肠段易受放射性损伤。③子宫切除后直肠所受到的辐射量较子宫未切除者高,更易发生放射性直肠炎。④不同部位的肠道内辐射耐受量的强弱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回肠、空肠、十二指肠。由于宫颈和脾胱恶性肿瘤常进行放疗,且直肠前壁紧贴宫颈或膀胱,所以放射性直肠炎最多见,发病率可达10%~60%,回肠的远端接近盆腔器官,位置也较固定,易受到盆腔照射的损伤。

  放射(电离辐射)单位为GY(戈瑞),1GY等于100rad(拉德),为1kg组织吸收1J(焦耳)能量时吸收的剂量。cGY为组织吸收放射线的剂量单位。1cGY相当于1r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