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科室 > 文章内容

物理诊断学——心血管检查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01 13:48浏览:

目的要求:
  一、能比较准确地叩出心界。
  二、掌握第一与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鉴别要点,并了解其增强、减弱的临床意义。
  三、熟悉心脏杂音的产生机理及工临床意义,正确掌握其听诊要点,并能辨别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心脏综合征(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体征:
  四、熟悉常见心律失常的特点(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及心房颤动)。
  五、正确测量血压,并了解其改变的临床意义。
  六、熟悉脉搏检查方法及血管体征。
  教学内容:
  一、心脏
  (一)视诊
  1.心前区外形。
  2.心尖搏动,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范围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
  3.心前区及其他部位搏动的临床意义。
  (二)触诊
  1.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范围、节律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
  2.心前区震颤的原因、部位、时间(收缩期、舒张期及连续性)及其临床意义。
  (三)叩诊
  1.心脏叩诊方法。
  2.正常心脏浊音界及心脏浊音界改变的原因、特点及临床意义。
  3.心界各部的组成及胸部,腹部疾病对心浊音界的影响。
  (四)听诊
  1.各瓣膜听诊区的部位。
  2.正常心音及其产生机理,第一,第二心音的鉴别方法。
  3.心率与心律。
  4.心音的变化:
  (1)第一心音的强度、性质(改变的原因)及临床意义。
  (2)主动脉瓣区及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减弱或分裂的原因及临床意义。
  5.心脏杂音
  (1)心脏杂音产生的机理。
  (2)分析杂音的注意点。
  部位,性质、杂音的时期(收缩期、舒张期及连续性)、强度(收缩期杂音的分级)及传导方向,呼吸、体位与运动对杂音的影响。
  6.心包摩擦音的产生原因、特点、临床意义及其与胸膜摩擦音的区别。
  二、血管:
  (一)动脉搏动、脉率及脉律。
  (二)脉搏的强弱、大小、血管紧张度与动脉壁的情况、脉波。
  (三)动脉动态血压的监测,血压的测量方法,血压标准及血压变动的临床意义。
  (四)血管杂音与周围血管征。
  三、循环系统常见病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等。
  教学时数:19学时(课堂讲授7,实习12)。
  教学方法:
  一、课堂讲授后,学生互相检查,反复练习心脏及血管的检查方法。
  二、通过临床实习,由教师指导进行心脏检查,听取心音及心脏杂音。
  三、通过临床实习并结合教具(如心音及心脏杂音的录音)逐步深人掌握心脏及血管常见的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四、实习后,写出心、血管检查的记录(包括病史及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