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1-09-15 09:26浏览:
次
《魏氏家藏方》僵蚕散:治缠喉风并急喉闭喉肿痛者:僵蚕一两(新瓦上炭火略炒微黄色)、天南星一两(炮裂,刮去粗皮,锉)。为细末。每服一字,用生姜自然汁少许调药末,以熟水投之,呷下,吐出涎痰即快,不时服之。
僵蚕
中药名。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moriLinnaeus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Bals.)Vuillant而致死的干燥体。分布于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等地。
性味归经:味咸、辛,性平。归肝、肺、胃经。
主治功效: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用于肝风夹痰,惊痫抽搐,小儿急惊,破伤风,中风口?,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发颐痄腮。
用法用量:煎汤,5-9g;研末,每次1-1.5g。散风热宜生用,余皆炒用。
禁忌:阴虚火旺者禁服。
炮制加工:
采集加工
多于春、秋季生产,将感染白僵菌病死的蚕干燥。
炮制方法
1、僵蚕:淘洗后干燥,除去杂质。
2、炒僵蚕:取净僵蚕,照麸炒法炒至表面黄色。
小贴士
相关配伍
1、治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白附子、僵蚕、全蝎各等分(并生用)。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牵正散)
2、治小儿惊风:僵蚕、蝎梢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共一钱(微炮过)。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以生姜温水调,灌之。(《本草衍义》)
3、治小儿撮口及发噤:白僵蚕二枚。为末。用蜜和,敷于小儿唇口内。(《小儿宫气方》)
4、治头风:白僵蚕(去丝、嘴)、良姜等分。为细末。每服半钱,白梅茶清调下,临发时服。(《百一选方》)
药材性状
本品略呈圆柱形,多弯曲皱缩。长2~5cm,直径0.5~0.7cm。表面灰黄色,被有白色粉霜状的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头部较圆,足8对,体节明显,尾部略呈二分歧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外层白色,中间有亮棕色或亮黑色的丝腺环4个。气微腥。味微咸。
僵蚕一味,大有可为
1、僵蚕与禅衣
僵蚕,辛、咸平,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本草图经》云:“治中风,急喉痹,捣筛细末,生姜自然汁调灌之。”蝉衣,甘、咸凉,散风热,宣肺、定痉。据药理研究显示,蝉衣有抗组织胺、抗过敏、免疫增强、消除蛋白尿的作用。二药配伍,用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兼有急慢性咽炎和扁桃腺炎的患者,又有降蛋白的作用;祛风化痰、利咽开音,为治咽炎失音、咽痛及咽痒咳嗽之要药;可降心率,可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之心悸、心动过速;用于过敏性病症。
2、僵蚕与牛蒡子
配伍使用化痰利咽,通络散结。为治痰湿阻络和咽喉肿痛之要药。可用于痰火所致的咽喉肿痛;痰滞筋骨之漫肿、疼痛;因其化痰散结,可用于淋巴结核、淋巴结肿大、甲状腺肿大。
3、僵蚕与黄连
配伍使用清热泻火,化痰散结。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之心悸;痰火所致消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甲状腺肿大。
4、僵蚕与红花
配伍使用活血利咽,止痒止咳。主治喉风咳,咽痒则咳,干咳少痰,咽部发胀,及慢性咽炎滤泡增生等,颇为相宜。
5、僵蚕与荆芥
配伍使用疏风化痰,止痒止咳。利咽开音,止痒止咳,治久嗽不止,也为治声嘶音哑之要药。
6、僵蚕与地龙
配伍使用化痰通络平喘,解痉抗过敏。主治过敏性哮喘;痰滞脉络之麻木、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