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擦烂性念珠菌病 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正常人的口腔、消化道、上呼吸道、阴道和皮肤上。正常情况下,念珠菌与人体处于共生状态,并不致病,仅在一定条件下方可致病,故称之为条件致病菌。病原菌侵入机体后能否致病取决于致病菌的数量、毒力、入侵途径...
皮肤细菌感染 很多种细菌都可以感染皮肤,最主要的有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在医院、诊所、公园或在水池、湖泊、海洋游泳,可被很少见的细菌感染。 用一点抗生素霜剂或软膏可防止或治疗皮肤感染,现在新一代的霜剂,如莫匹罗星对某些皮肤感染很有效。温水浸泡可...
皮肤溃烂 (一)细菌性疾病 :貌疖肿、痈、蜂窝织炎、汗腺炎、皮肤结核、皮肤炭疽、鼻疽、皮肤白喉、坏死性痤疮、麻风、热带皮肤溃烂、分枝杆菌性皮肤溃烂、口腔结核性皮肤溃烂。 (二)真菌性疾病 :孢子丝菌...
可行以下检查以明确诊断: ⒈ 血液学和血清学检查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T淋巴细胞(尤其是Ts)减少。血清IgE含量明显增高。 ⒉皮肤试验 对某些变应原(如真菌、花粉、毛屑)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常呈阳性。用结核菌素、念珠菌素等作皮内试验(迟发型过敏反应),常...
治疗原则:内用药与外用药相结合,与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的治疗用药相同。 西医治疗 1、全身治疗 ①抗组胺类药 主要起镇静止痒作用。常用扑尔敏4mg,每日3次。小儿皮损消退后,最好能继续用数日。 ②抗生素 对皮损广泛且有糜烂、渗液的病例,即使没有明显...
皮肤炎症 一、病因: 不良生活习惯。如常用过热的水洗脸,或过频地使用香皂、洗面奶等皮肤清洁剂,平时不注意对紫外线的防护等,这些理化刺激都会改变或损伤皮肤的保护屏障和血管调节功能。 二、发病机制: ⒈ 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的形成系胎中蕴毒或饮食失...
铍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 (一)发病原因 主要是由于接触到铍挥发物在空气中被氧化成的氧化铍粉尘所致。 (二)发病机制 铍及其化合物对皮肤、上呼吸道及肺具有明显的特征性毒性作用。 (一)治疗 目前尚无特殊疗法,国外有采用某些氨基亚磷酸类药物(如乙烯氨基丙...
皮肤T细胞淋巴样增生 (一)发病原因 皮肤T细胞淋巴样增生(带样和血管周围型)(cutaneous T-cell lymphoid hyperplasia,bandlike and perivascular patterns)可为特发性或由光过敏(以前称光化性类网织细胞增多症,现称慢性光化性皮炎),药物(通常为抗癫痫药,...
皮肤发育不良 (一)发病原因 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亦可能与原发性分化缺陷以及邻近的羊膜发育缺陷有关。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可能与原发性分化缺陷以及邻近的羊膜发育缺陷有关。 (一)治疗 在婴儿期注意护理,控制继发感染,后期可由整形...
皮肤卟啉病在我国报道较少,据我们统计自1953~1996年仅有145例,其中EPP占75.2%(109例),PCT有28例,CEP有3例,PV有1例,未定型1例。无HC的报道。 1.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EPP) 是最为多见的皮肤卟啉病,常有家族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多在童年,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