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皮肤性病 > 文章内容

着色芽生菌病和暗色丝孢霉病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3-09-12 10:29浏览:

着色芽生菌病和暗色丝孢霉病

 

着色芽生菌病是由不同种类的着色真菌侵犯皮肤及皮下组织所致的侵性肉芽肿性真菌病,主要致病菌均为土壤底生菌。可通过皮肤外伤进人体内,可自体接种,血行播散。此病多发于温带和热带地区,病程迁延不愈,可造成肢体残疾。
黑暗色真菌引起的皮下组织,鼻窦,脑及其他组织的感染。


对具有正常完整防御功能的人,暗色真菌极少引起致死性感染.威胁生命的疾病常发生于免疫受损的患者.伊曲康唑尽管不是对所有的病人都有效,但仍是最有效的抗真菌药.有时可用氟胞嘧啶辅助性治疗,因为虽然有一些病变可能反应快,但常会复发.氟康唑很少可使病变消退,两性霉素B也无效.许多病例需外科切除方能治愈.
1、实验室检查:直接镜检可见棕色、分隔厚壁的抱子即“分裂体”,未见茵丝。真菌培养有暗色真菌生长。
2、组织病理检查:只侵犯表皮、真皮,不侵犯皮下组织。表皮呈假上皮瘤样增生,表皮、真皮内有小脓肿。在小脓肿和异型多核巨细胞内可见不同形态的棕黄色硬壳细胞(厚壁抱于)。

后期着色孢菌病病变具有特征性的外观,但早期病变可能被误诊为皮肤癣菌病.暗色丝孢霉病必须通过组织病理学和培养,与众多其他原因引起的面部特殊的皮肤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相区别.普通的苏木素和伊红染色组织标本很易辨认出暗色真菌,表现为分隔的,反映出其自然黑色成分的棕褐色小体.Masson-Fontana黑色素染色可确定其存在.为鉴定致病菌种需作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