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皮肤性病 > 文章内容

淋巴管炎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3-08-21 09:25浏览:

淋巴管炎

 

多数是由于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可能来源于口咽炎症,足部真菌感染,皮肤损伤以及前述的各种皮肤,皮下化脓性感染,其主要病理变化为淋巴管壁和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增厚,淋巴管腔内充满细菌,凝固的淋巴液及脱落的内皮细胞,本病多见于四肢,往往有一条或数条红色的线向近侧延伸,沿行程有压痛,所属淋巴结可肿大,疼痛,严重者常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及白细胞计数增多,故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1.一般治疗
(1)除急性期或炎症严重外,一般鼓励经常活动。
(2)平常应防止脚气感染及丝虫病感染,一旦感染,要及早治疗。
2.药物治疗
(1)抗生素治疗,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2)中药治疗。
3.局部治疗
(1)局部热敷,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
(2)为防止淋巴水肿,患肢给予压力包扎阻止淋巴滞留。
(3)局部感染形成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 可发生以下并发症:
如急性淋巴管炎继续扩散到局部淋巴结,或化脓性病灶经淋巴管蔓延到所属区域的淋巴结,就可引起急性淋巴结炎,如上肢,乳腺,胸壁,背部和脐以上腹壁的感染引起腋部淋巴结炎;下肢,脐以下腹壁,会阴和臀部的感染,可以发生腹股沟部淋巴结炎;头,面,口腔,颈部和肩部感染,引起颌下及颈部的淋巴结炎。 
可行以下检查以明确诊断:
1.触诊:
感染病源近端皮肤沿淋巴管走行可见一条或数条红线,并向近心端延伸,局部较硬,有压痛。
2.血常规:
血象白细胞计数增加。 
急性淋巴结炎轻者仅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和略有压痛,并常能自愈,较重者,局部有红、肿、痛、热,并伴有全身症状。通过及时治疗,红肿即可消退,但有时由于瘢痕和组织增生,可遗留一小硬结;炎症扩展至淋巴结周围,几个淋巴结即可粘连成团;也可以发展成脓肿。此时,疼痛加剧,局部皮肤变暗红、水肿,压痛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