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皮肤性病 > 文章内容

有关脓疱疮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0-09-28 08:05浏览:

脓疱疮,是一种发于皮肤有传染性的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其特征为发生丘疹、水疱或脓疱,易破溃而结成脓痂。接触传染,蔓延迅速。病原菌主要为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单独或混合感染。中医古代文献又称“黄水疮”、“滴脓疮”、“天疱疮”等。好发于儿童,可发于任何部位,但多以面部等暴露部位为主。

临床特点:

在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出现丘疹、水疱或者脓疱,容易破溃而形成脓痂。浅表性脓疱和脓痂,流脓水,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的特性。

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分为大疱性和非大疱性脓疱疮两种类型。

大疱性脓疱疮好发于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初起为散在的水疱,1~2天后水疱迅速增大,疱液由清亮变浑浊,脓液沉积于疱底部,呈半月形积脓现象,疱壁薄而松弛,破溃后显露糜烂面,干燥后结黄色脓痂。患者自觉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

非大疱性脓疱疮好发于颜面、口周、鼻孔周围、耳郭及四肢暴露部位。表现为在红斑基础上发生薄壁水疱,迅速转变为脓疱,周围有明显红晕。脓疱破后,脓液干燥结成蜜黄色厚痂,痂不断向四周扩张,可相互融合。重症患者可并发淋巴结炎、发热等。

病因:

主要是由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其次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少数为凝固酶阴性的白色葡萄球菌,亦可葡萄球菌、链球菌混合感染。

中医认识:

脓疱疮,中医学多称为“黄水疮”“滴脓疮”“天疱疮”等。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记载:“黄水疮初如粟米,而痒兼痛,破流黄水,浸淫成片,随处可生。”本病总因暑湿热邪客于肌肤或脾虚湿蕴,复感风热湿毒,引起气机不畅,疏泄障碍,熏蒸肌肤而发病。

中医认为夏秋季节,气候炎热,湿热交蒸,暑湿热邪袭于肌表,以致气机不畅,疏泄障碍,熏蒸皮肤而发;若小儿机体虚弱,肌肤娇嫩,腠理不固,汗多湿重,暑邪湿毒侵袭,更易发病,且可相互传染。

反复发作者,邪毒久羁,可造成脾气虚弱。治疗原则以清暑利湿为主要治法,外治以解毒、收敛、燥湿为原则。根据脓疱疮数量、性状,结合患者体质、伴随症状及舌脉,选用适宜的治疗方法。

注意事项:

①病变处不用水洗,如清洗脓痂选用相应的药物清洗;

②病变部位应避免搔抓,以免病情加重及传播;

③幼儿园、托儿所在夏季对儿童做定期检查,发现患儿应立即隔离治疗,患儿接触过的衣物要进行消毒处理;

④炎夏季节洗澡1~2次/d,浴后扑痱子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温馨提示:由于脓疱疮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为了减少疾病给患儿造成的危害,所以治疗该病最好采用传统的中医药治疗。

平时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如果得了脓疱疮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治,请勿擅自用药,以免加重病情或导致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