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妇产疾病 > 文章内容

子宫腺肌的表现 如何解读子宫腺肌病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2-07-23 20:56浏览:

子宫腺肌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很多患者对子宫腺肌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因而耽误了治疗。看专家是如何解读子宫腺肌病的。

子宫腺肌病的类型

子宫腺肌病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一般弥漫型比较常见,子宫多呈均匀性增大,异位腺体弥散型生长,与正常子宫肌层交织混合,但一般不超过12周妊娠子宫大小,后壁病变常较前壁明显。局限型指异位子宫内膜在局部肌层中生长形成肿块,又称为子宫腺肌瘤。

子宫腺病的临床表现

子宫均匀增大,一般小于12孕周大小,常合并肛门坠胀、尿频等压迫症状;

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排卵期出血(40%-50%),常合并贫血;

继发性、渐进性、痉挛性痛经,月经时子宫肌层内的异位子宫内膜在卵巢激素的影响下充血、肿胀以及出血,同时还增加了子宫肌层血管的血量,使壁厚的子宫肌层扩张,引起严重的痛经;

间断性腹部疼痛、性交痛、性欲减退;

不孕,50%不利于排卵及胚胎着床,自然怀孕率不高;

稽留流产;

15%-40%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50%合并子宫肌瘤;

恶变率较低,与子宫腺肌病类似的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其恶变率国内报道为1.5%,国外报道为0.7%-1.0%,相比之下,子宫腺肌病发生恶变更为少见。

子宫腺肌病的大体病理形态

病理上主要见子宫肌层肥厚,肌壁间有岛状分布的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并伴平滑肌纤维增生。

MRI影像特征

内膜为高信号,其周围绕低信号的结合带,局灶性或弥漫性增宽;结合带的厚度>12mm,且结合带为高低不等的信号;病灶内出血时可见到大小不等的高信号;无明确边界;可见线状高信号条纹。

治疗方法

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假孕疗法及假绝经疗法):

1:患者体内的血清雌激素达到去势水平,痛经症状缓解,子宫明显缩小。

2.停药容易复发,同时有药物副作用。

手术治疗:

根治性手术为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

子宫体H型、U型病灶挖除术(后者俗称“露天开采”术式);

子宫内膜切除术;

介入治疗UAE;

射频消融RFA;BBT自凝刀;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技术(HIFU技术)。

切除子宫后的心理影响

很多女性患子宫腺肌病后直接将子宫切除,切除子宫后给身心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如失眠、抑郁、丧失性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