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2-03-28 08:09浏览:
次
泌尿系肿瘤是发生于泌尿系统任意部位的肿瘤。包括肾、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肿瘤。其中肾盂以下为有管道的脏器,腔内均覆盖尿路上皮,所接触的内环境都是尿,致癌物质常通过尿液使尿路上皮发生肿瘤,所以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的尿路上皮肿瘤均有其共性,并可能多器官发病。
由于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最长,所以引起的膀胱癌也最为常见。泌尿系统肿瘤常在40岁以后发出,男性比女性多一倍左右。肾母细胞瘤和膀胱横纹肌肉瘤是婴幼儿疾病,男女发病率无差别。在泌尿系统肿瘤中,中国肾盂癌的发病率高于欧美国家。
症状体征
肾癌
1.血尿:无痛间歇性全程肉眼血尿,间歇发生,可自行停止,间歇时间随病变发展而缩短,出现血尿表明肿瘤已侵犯肾实质、肾盂。有时可见条索状血块。有时肾癌也表现为持久的镜下血尿。
2.腰痛:多为钝痛,局限在腰部,由于包膜膨胀所致。肿瘤侵犯周围脏器和腰肌时疼痛较重且为持续性。肾癌出血堵塞输尿管可产生肾绞痛。
3.腰腹部肿块:质硬、不易活动。
4.全身症状:①发热:多数为低热,持续或间歇出现。②高血压。③血沉快。④贫血。⑤肝功能异常。⑥食欲不振。⑦免疫系统改变。⑧激素改变。⑨精索静脉曲张。
血尿、腰痛、腰腹部肿块常合称为肾癌三联征。
膀胱癌
1.血尿:首要、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无痛性肉眼血尿,多数为全程血尿,偶见终末或镜下血尿,血尿间歇出现,可自行停止或减少,量多少不一,严重者血块可堵塞膀胱口引起排尿困难。
2.膀胱刺激症状:肿瘤坏死、溃疡,合并感染可出现尿中有腐肉。
3.梗阻症状:肿瘤长大、有蒂、血块等可阻塞膀胱出口引起排尿困难、尿潴留;肿瘤浸润输尿管开口,造成梗阻引起肾积水。
4.晚期症状:下腹部及会阴部疼痛,双合诊检查可扪及肿块,贫血、消瘦、发热等。
预防护理
肾癌
(一)术前护理
1.病情观察及对症处理:注意病人尿液颜色的变化,有无条索状凝血块及突然大量血尿的发生;注意病人疼痛性质的观察,有无突然肾绞痛及腰部持续疼痛的发生。疼痛明显时给予止痛处理。注意引起低热原因的鉴别与观察。对肾动脉栓塞的病人如出现高热,应给予降温处理,鼓励病人多饮水。对贫血严重的病人照顾好起居,保证营养的摄入。
2.心理护理:病人对肾癌相关知识缺乏,精神压力较大,结合病人的接受能力,有针对性的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增强治疗的信心。
(二)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根治性肾癌切除术的病人,创伤较大,应做好生命体征、出血倾向、对侧肾排尿功能观察。
2.遵医嘱补液、应用抗生素。
3.饮食、活动排气后可进食;下腔静脉切开缝合者,应平卧10天,一般手术2~3天下床。
膀胱癌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解释疾病过程、手术方式、膀胱全切的必要性。
2.饮食纠正贫血等营养不良状况,改善一般状况。
3.病情观察及相关检查配合,注意排尿情况、有无远处转移征象。
4.保留膀胱者,术前不排尿,以免术中误伤。
5.膀胱全切、肠道代膀胱者常规肠道准备,似大肠手术;输尿管皮肤直接造口者,应彻底清洁皮肤,防止术后感染。
(二)术后护理
1.营养及活动:进食应根据肠功能恢复情况,多饮水,2000~3000ml。视病人情况早期下床活动。
2.经尿道电切术后:常规留置三腔导尿管,应保留导尿管通畅,多饮水、必要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防止阻塞。
3.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留置尿管及耻骨间隙引流管,应做好常规引流管的护理。
4.膀胱全切尿流改道:输尿管造口、回肠膀胱术、回肠代膀胱术等做好造口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尤其造口并发症的观察,如血运障碍、回缩、狭窄等;术后病人需戴集尿袋,应教会病人使用造口袋;常规术后留置胃管、左、右输尿管支架管、回肠造口支架管及膀胱死腔引流管等。做好胃肠减压护理;保持支架管通畅,早期(一周内)必要时用生理盐水、1:5000的呋喃西林液20~30ml冲洗,观察各引流管引出的尿量并各自记录,通常在术后2周左右拔引流管;回肠代膀胱可在术后3周左右开始进行膀胱训练,间断夹闭导尿管,1小时~3、4小时不等,一周左右完成。若出现腰部胀痛、发热等应延长膀胱训练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