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血液疾病 > 文章内容

从10毫升血液中捕捉癌症突变!

作者:娄加陶 来源:上海发布时间:2019-02-24 18:02浏览:

 有文献报道,晚期肺癌患者中有10%—15%的比例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原因限制,无法进行穿刺活检,从而导致在对一代靶向药物产生耐药性后无法通过组织活检寻找后续治疗方案,这让患者身陷绝望的境地。不过现在只要采集10毫升的血液,就可以通过“液态活检”这一新型检测手段为这些患者找到出路,而这项技术也可用于其他癌症的监测治疗。
在日前举行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2018年会上,上海市胸科医院检验科主任娄加陶主持的“外周血循环肿瘤DNA二代测序检测平台实验室自建项目”在大会上惊艳亮相,成为“液态活检”分论坛唯一的以中国临床实验室专家为主导的科研项目报告。
液态活检究竟是怎样的“黑科技”?一起走进胸科医院的检验科,听娄加陶主任解析这项神奇的技术。
捕捉血液中DNA突变
今后的癌症检验或许不再须要手术活检或穿刺活检了,这项新型体外检测方法将为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找到新途径。液态活检技术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2015年十大突破之一,该技术主要是以患者的体液作为肿瘤活检的样本,捕捉和检测的对象包括体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和外泌体。
人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细胞,细胞死后会将DNA释放到血液中,液态活检就是通过检测手段从这些游离在血液间的细胞DNA中发现癌症的突变,从而甄别癌症的性质,并找到有针对性的治疗方向。
为晚期肺癌患者打开“一扇窗”
在晚期肺癌治疗时需要小样本活检明确病理分型和分子分型,以选择适宜的靶向药物,当患者对第一代靶向药物产生耐药后,还需要二次活检,以了解基因突变类型,使后续治疗更有针对性。肿瘤是具有异质性的疾病,特别是对于癌细胞已经发生转移的患者而言,组织活检也并非能为后续治疗寻找最佳方案。更何况,在晚期肺癌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发生耐药后,身体已无法承受半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再次进行创伤性穿刺活检。
3年多前,我院曾接诊一位罹患肺癌晚期的东北老人,身体状况已经无法耐受化疗和反复地组织活检,当地医院均束手无策。患者家属辗转打听到我院的检验科有液态活检的检测,抱着最后的希望来我院就诊。接诊后,我们通过最新的检测方式,在患者的胸水和血液标本中均检出了EGFR基因L858R突变,为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肺癌靶向治疗提供依据。2个月后,患者病情开始好转,体内肿瘤开始缩小。其后,患者根据我们团队的检测指导,及时调整用药,目前病情稳定。
我院检验科建立的外周血循环肿瘤DNA二代测序检测平台在临床检验中呈现极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在晚期初诊肺癌患者的外周血循环肿瘤DNA样本中,与肿瘤组织ARMS技术的一致率为94%,可达到与传统的金标准技术一样的检测水平。该平台可同时检测肺癌EGFR/KRAS/BRAF基因多位点及罕见位点突变,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靶向治疗药物选择指导、耐药检测及全程监测。医院将推广二代测序平台运用于临床服务,用于患者的精准诊断及个体化用药指导等方面。
紧扣液态活检检测临床应用痛点
液态活检技术是近年来体外诊断关注的焦点,有大量研究表明液态活检在肿瘤领域存在巨大潜力。但是,由于测试的内容是人体血液中的游离肿瘤DNA,而从病灶释放到血液中的DNA在不同的阶段和时间会有很大差异,循环肿瘤DNA的半衰期只有2个小时等客观条件,这都要求液态活检每一个环节从严把关,以确保检测结果的精准性。摆在医务人员面前的诸多障碍,包括技术的限制、检测标准的缺乏、监管审批的缺乏及应用市场的混乱。
前不久,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和美国病理家学院发表联合评论中称,循环肿瘤DNA的临床应用之所以还未能成熟,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很多基于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并没有建立在对检测方法充分的“实验室性能确认”及“临床性能确认”基础之上。这对于传统的医学检测项目而言,是无法想象的。
具体而言,这种现状产生的根源还是市场驱动的许多循环肿瘤DNA检测走得太快,片面求新而忽视了测试的性能验证。我院检验科团队致力于将循环肿瘤DNA的检测回归到医学检测这一起点,立足于“准确性”与“临床有效性”这两个关键点,对相关试剂盒进行谨慎的性能验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头对头”的严格比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考量一个技术平台是否准确可靠,才能更深一步讨论基于这个平台的医学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在该项研究中,我们突出了基于标准品的实验室性能验证和基于临床样品的临床性能验证,我们选择了多种方法进行‘头对头’的比对和校验,我们在选择验证的临床样品时充分考虑到未来真实检测世界中各种临床应用情境。我相信在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后,这项技术会在很多方向上助力精准医疗。我们重视以新的分子诊断技术前瞻性地建设科室检测能力。长远地看,我觉得在合规的前提下,拥有专业人员及设备的院内医学实验室,有充分的动力自主开展相关检测,来保证对检测流程更高质量的把控、对检测数据的有效积累,同时降低检测成本,缩短检测周期,以求得最终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医生,服务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