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血液疾病 > 文章内容

注射用血凝酶的说明书是什么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3-06-12 15:40浏览:

【药品名称】注射用血凝酶

【成份】本品主要成份:巴西矛头蝮蛇蛇毒血凝酶。

【性状】本品为冻干粉针,白色或类白色冻干块状物或粉末。

【 适应症 】用于治疗和防止多种原因的出血,如手术前后出血,胃、肠、肾内脏出血,各种肿瘤出血,药物引起的出血,新生儿出血等。

【用法用量】
1、临用前,用灭菌注射用水使溶解后,静注、肌注或皮下注射,也可局部用药。
2、一般出血:成人1-2单位(1-2支);儿童0.3-0.5单位(约1/3-1/2支)。
3、紧急出血:立即静注0.25-0.5单位(1/4-1/2支),同时肌肉注射1单位(1支)。
各类外科手术:术前一天晚肌注1单位(1支),术前1小时肌注1单位(1支),术前15分钟静注1单位(1支),术后3天,每天肌注1单位(1支);
4、咯血:每12小时皮下注射1单位(1支),必要时,开始时再加静注1单位(1支),最好是加入10ml的0.9%NaCl液中,混合注射;异常出血:剂量加倍,间隔6小时肌注1单位(1支),至出血完全停止。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偶见过敏样反应。如出现此类情况,可按一般抗过敏处理方法,给予抗组胺药或/和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治疗。参考资料:本品虽使用多年,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报道,偶见荨麻疹。焦虑、发汗、低血压及心率减慢等。

【禁忌】1、虽无关于血栓的报道,为安全计,有血栓病史者禁用;2、对本品或同类药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1.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血液病所致的出血不宜使用本品;2.血中缺乏血小板或某些凝血因子(如凝血酶原)时,本品没有代偿作用,宜在补充血小板或缺乏的凝血因子、或输注新鲜血液的基础上应用本品;3.在原发性纤溶系统亢进(如:内分泌腺、癌症手术等)的情况下,宜与血抗纤溶酶的药物联合应用;4.使用期间还应注意观察病人的出、凝血时间;5.应注意防止用药过量,否则其止血作用会降低。

【药物相互作用】尚不明确。

【药理作用】注射1单位的注射用蛇毒血凝酶后20分钟,健康正常成年人的出血时间测定会缩短至1/2或1/3,这种止血能保存2-3天。注射用蛇毒血凝酶仅有止血功能,并不影响血液的凝血酶原数目,因此,使用本品无血栓形成危险。巴曲酶(立止血、蛇凝血素酶、立止拉血、血凝酶、凝血酵素)参考资料:本品是一种高效、速效、长效、安全的止血药。注射后仅在出血部位产生止血作用而在血管内仅有去纤维蛋白原作用,没有血栓形成和凝血作用。小剂量(1-2U/次)时用作止血药,但不会使血管内 的纤维蛋白原明显减少;大剂量(50U/次)时用作血液抗凝药,在血管内只使纤维蛋白原明显减少,但对血小板及其他凝血因子的数量无影响。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因本品内含两种使血液凝固的酶,即类凝血酶和类凝血激酶:前者能促进出血部位的血小板聚集形成白色栓子(血小板血栓),而产生止血效应。而后者和血液中的凝血激酶均依靠血小板第Ⅲ因子(磷脂)所激活,促使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也可活化因子Ⅴ,并影响因子Ⅹ,因而对血液产生凝血和止血的双重作用。当大剂量使用时,由于其具有较强的去纤维蛋白原作用,能明显降低血液的纤维蛋白原,可使血液粘度和凝血性下降,故大剂量是作为血液的抗凝药应用的。

【贮藏】密闭,避光储存。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