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血液疾病 > 文章内容

遗传性粪卟啉病(遗传性粪卟啉症)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1-06-29 09:17浏览: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为粪卟啉原氧化酶缺陷,多数患者酶活性降低至50%左右,无症状,纯合子酶活性往往在2%以下。

  (二)发病机制

  临床由于酶活性降低使粪卟啉原不能氧化为粪卟啉,因此血红素生成减少,对ALA合成酶反馈抑制降低,使粪卟啉原及ALA、卟胆原产生增加而在体内蓄积。

【症状】

  临床上表现为皮肤症状和急性神经症状。急性发作时产生皮肤光敏症状,多为暴露部位的大小疱疹,皮损愈合后常有瘢痕伴色素沉着或减退及多毛。出现黄疸,在青春晚期发病,急性发作常由药物诱发。

  临床表现结合粪卟啉原Ⅲ氧化酶活性测定确诊。

【饮食保健】

【护理】

【治疗】

  避免使用有可能诱发本病急性发作药物,如巴比妥药物,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检查】

  1.粪中粪卟啉原Ⅲ明显增加,尿中粪卟啉原Ⅲ亦增加,急性发作时尿中ALA和卟胆原亦增加。

  2.肝活检新鲜标本紫外线灯照射后可出现红色荧光,红细胞暴露含量正常。

  根据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做心电图、B超、生化等检查。

【鉴别】

  本病与混合型卟啉病鉴别要点为临床上本病很少合并光敏反应,后者粪中以原卟啉为主。与急性间歇性卟啉病鉴别本病发作症状轻,尿中ALA排出量超过卟胆原。

【并发症】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