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血液疾病 > 文章内容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1-06-29 08:51浏览: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前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病因】

  (一)发病原因

  虽有几种相关因素,但病因不明。本病有性别易感性。

  (二)发病机制

  细胞遗传学, 约60%的患者有14 q 异常,12号染色体三体异常发现率低于CLL患者(有该异常的患者可能由CLL发展而来)。6q-和累及1、12号染色体的重排偶尔可见;t(6:12)(q15;q14)异常亦见报道。t(2;13)(q35;q14)是一种儿童横纹肌肉瘤较常见的染色体改变,在B-PLL中亦可见到。

  细胞基因学,80%的PLL为恶性B细胞起源,这些细胞常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表达同CLL细胞类似的B细胞表面抗原。同B-CLL不同,PLL常表达较高浓度的表面免疫球蛋白,多为IgM(有或无IgD);不能与鼠的红细胞形成玫瑰花环。半数PLL患者的B细胞表达CD5表面抗原。单克隆抗体SN8可把PLL的B细胞与CLL或HCL的B细胞区分开。20%的PLL为恶性T细胞,常表达CD2抗原;可与羊红细胞形成玫瑰花环。这些病例中75%的患者表达CD4,20%表达CD8抗原;约15%的病例白血病细胞同时表达CD4和CD8,说明细胞起源于较原始的T细胞。T-PLL常表达CD7抗原,而不表达CD1、HLA-DR或TdT。T-PLL细胞α非特异性酯酶为阳性,酶型为大颗粒型。

【症状】

  本病病程可以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以慢性居多。始发症状包括疲乏、虚弱、体重下降、纳差,常有低热及复发性口腔溃疡,少数患者有骨痛及获得性出血倾向。脾脏肿大是本病的特征,可有巨脾,肝脏呈轻到中度肿大,B-PLL很少或没有淋巴结肿大,而T-PLL淋巴结肿大常见。T-PLL患者尚可有躯干、面部、手臂皮肤受累的相关表现,通常在早期即已出现,常表现为面部及耳周弥漫性浸润性红斑,无脱屑、非痒性红皮病;某些病例皮肤浸润酷似蜂窝织炎,对抗生素治疗无效。极少的病例可有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白血病性胸腔积液或腹水。一些病人可有心肺并发症。

  综合国内、外文献,PLL的诊断标准如下。

  1.多见于50岁以上患者,脾大明显,病程呈进展性。

  2.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幼淋巴细胞>55%。

  3.幼淋巴细胞特征为胞体较大、质呈嗜碱性、核染色质浓密,核仁清晰、核质比例低。

  4.免疫表型 B-PLL:SIg高表达,CD19、CD79b、CD7、CD22阳性,CD5、CD23阴性。T-PLL:CD2、CD3、CD4、CD5、CD7阳性。

  5.能排除CLL。

  诊断评析:老年人脾明显肿大、病程呈进展性、血白细胞数及淋巴细胞明显升高,且有核仁,即可基本诊断为PLL。如核仁不典型者,可行Fulgen染色证实。因此,临床表现及血液形态学检查为诊断的基本依据。为了区分B-PLL和T-PLL,临床表现可提供线索,确定需依赖于免疫表型检测。

【饮食保健】

【护理】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治疗】

【检查】

  1.血象 几乎所有患者均有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半数以上的患者有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多明显增高,常大于100×109/L,幼淋巴细胞比例大于50%。与成熟淋巴细胞相比其形态特点为:胞体稍大,胞质丰富,核/浆比例稍低,核染色质浓集呈块状或粗细不等,排列不匀,沿核膜周边较密集,核质与核仁发育不同步,即核仁明显而核质较成熟。T-PLL患者的幼淋巴细胞核/浆比例高,胞质强嗜碱性,无颗粒,常有突起;核椭圆形或不规则,可有折叠、扭曲,核染色质较致密,核仁明显,通常为一个。约19%的T-PLL胞体小,光镜下核仁不明显,电镜下则可见核仁,这组病例为小细胞变异型T-PLL。

  2.骨髓象 增生明显活跃,以淋巴细胞为主,幼淋巴细胞形态特点与外周血一致。骨髓干抽现象少见,活检示白血病细胞呈弥漫性或混合性浸润。

  相差显微镜:幼淋巴细胞核仁1~2个,部分细胞胞质中有粗颗粒,有时聚集在胞质一侧,部分细胞胞质可见突起的小绒毛。

  超微结构:幼淋巴细胞有绒毛状小突起,0.07~2.5μm长。多数细胞有大的核仁,核圆形,胞质丰富,高尔基体不发达。

  细胞化学:80%的患者PAS呈不同程度阳性,ACP阳性,TRAP、POX、SB均阴性,非特异酯酶在T-PLL患者呈阳性。

  3.细胞遗传学 60%的B-PLL有14q ,76%的T-PLL有14号染色体断裂,断裂点为q11和q32,inv(14)(q11;q32)是常见的核型。53%的T-PLL有8号染色体三体。

  4.免疫表型 T-PLL:CDla- ,YdT- ,CD2 ,CD3 ,CD5 ,CD7 ,CD25-/ ,CD38 /- ;CD4 、CD8-者占65%,CD4 、CD8 者占2l%,CD4- ,CD8- 者占13%。

  B-PLL:CD5-/ ,CDl0-/ ,CD11c-,CD25- ,CD23-/ ,CD24 ,B-1y7- ,FMC7 ,slg (μ或δ+μ)。

  5.生化检查 血清钙正常。

  根据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X线、CT、MRI、B超、心电图等检查。

【鉴别】

  主要应和其他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鉴别。

  1.CLL 两者均以老年人居多,都有脾大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明显增高。主要鉴别点:①CLL大多病情进展缓慢,病程可长达数年,甚至10余年以上,而PLL病情呈进展性,治疗反应差,生存期仅1年左右。②PLL的血白细胞增高幅度远高于CLL,3/4的PLL白细胞>100×109/L。③PLL的淋巴细胞带清晰的核仁,而CLL的淋巴细胞为成熟的小淋巴细胞,无核仁。④免疫表型不同。T-PLL是否需和占CLL中1%以下的T-CLL鉴别尚有争议。多数作者认为T-CLL实际上为T-PLL的变异型,故无鉴别价值。

  此外,10%的B-CLL的白血病细胞呈混合性,即以小淋巴细胞为主,但尚有10%左右的淋巴细胞为幼稚型,可有核仁,有时可高达50%,称为CLL/PLL。80%的CLL/PLL,其幼稚淋巴细胞比例稳定,临床表现、免疫表型、病程及生存期和典型的CLL无区别,有人称为CLL的变异型。此外,20%的CLL/PLL在病程中可转化为典型的PLL,转化后平均寿命仅9个月。属CLL变异型的CLL/PLL,根据临床表现及免疫表型,可和PLL区分。转化型CLL/PLL,根据转化前存在典型的CLL临床及免疫表型特点,也不难和PLL鉴别。

  2.毛细胞白血病(HCL) HCL具脾大、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的特点,故也需和PLL鉴别:①HCL患者外周血以全血细胞减少居多,而PLL者血白细胞必明显增多。②HCL的淋巴细胞为毛细胞(HC),PLL的淋巴细胞大多有核仁,形态上两者明显不同。③HCL的HC耐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阳性,而PLL为阴性。④免疫表型不同。⑤电镜:HCL可见显著的毛状凸起及板层,核糖体复合物,PLL则有明显的核仁。

  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ALL患者血及骨髓有大量幼稚淋巴细胞,有时脾也明显肿大,也需和PLL鉴别:①ALL以儿童及青少年多见,PLL则主要见于老年人。②ALL常伴浅表淋巴结肿大,而PLL少见,仅见于部分T-PLL。③形态学上ALL的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染色质较PLL细,核仁不如PLL清晰。④免疫表型,B-ALL表达较早期抗原,如CD20、CDl9、CD10,而B-PLL则表达较成熟抗原,如SIg等。

【并发症】

  与其他白血病的相同,可以合并感染,发热、出血、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皮肤损害、肝肾功能损害、心肺功能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