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血液疾病 > 文章内容

先天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综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29 16:14浏览:

先天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合征(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合征,白细胞异常色素减退综合征,切-东二氏综合征,先天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症候)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是一种先天性溶酶体异常,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不很清楚,最近,本综合征的基因已被鉴定,位于染色体1q42-43区域。患者中性粒细胞数目低下和功能异常,化学趋化性和胞内杀菌力也低下,导致反复出现严重的化脓性感染。

【症状】

  患者多见于近亲结婚的后代。主要表现为色素缺乏,眼色素层及眼底色素减少,双眼瞳孔呈红色,虹膜透明或呈粉红色,脉络膜失去色素。患者畏光畏关,易流泪,常有眼球震颤。部分皮肤、毛发白化,全身皮肤呈粉白色、粉红色,各处毛发均呈白色或淡黄色细丝状,似假性白化病。皮肤对光敏感,易晒伤及出现日光性皮炎、日光性唇炎、日光性角化病、皮角及成群的雀斑样色素沉着斑,有时可恶变,发生基底细胞癌或鳞状上皮癌。易反复发生重症呼吸道、皮肤的细菌感染,常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感染;肝、脾、淋巴结肿大;可伴中枢和周围神经病变和弥漫性恶性淋巴瘤。因反复感染及恶性肿瘤,患者往往在5岁前死亡。

  在所有类型的OCA及OA中,眼和眼神经的形成和功能方面特征性的变化包括:眼球震颤、虹膜色素减少伴玻璃体混浊、虹膜半透明、视网膜上皮黑色素减少伴黄斑发育不全及视觉敏锐度降低,视交叉神经信号误传。白化病视觉系统的变化有:虹膜色素减少、视网膜色素减少、黄斑发育不全、视神经信号在视交叉处误传、眼球震颤、交叉斜视。

  患者多数发育较差,体格小,智力发育较差,生育力弱,寿命短。

【饮食保健】

【护理】

【治疗】

  加强护理和营养: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预防感染:应注意隔离,尽量减少与病原体的接触。避免近亲结婚生子女是关键。避免强度日晒,外出时露出部位可外搽遮光药膏。以防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生。眼睛防护较重要,平时应戴防护眼镜。

【检查】

  患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细胞内溶酶体异常。白细胞的趋化性、吞噬和杀菌功能缺陷,晚期患者可呈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患儿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胞浆中易检出巨大的过氧化酶阳性的嗜苯胺蓝颗粒为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征。

  组织病理:表皮黑素细胞数目和形态正常,但银染缺乏黑素。电子显微镜下仅见色素细胞而无成熟的色素颗粒。

【鉴别】

  1.白癜风 系后天性皮肤白斑,不累及眼睛。

  2.无色素痣 常沿神经节段分布,单侧,无遗传因素。

  3.与其他类白化病鉴别,后者无眼部色素缺陷,仅皮肤变白。

【并发症】

  肝、脾、淋巴结肿大;可伴中枢和周围神经病变和弥漫性恶性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