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09-08-16 08:54浏览:
次
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包括:①血友病甲:即因子Ⅷ(又称抗血友病球蛋白
,AHG)缺乏症;②血友病乙:即因子Ⅸ(又称血浆凝血活酶成分,PTC)缺乏症:③血友病丙:即因子Ⅺ(又称血浆凝血
活酶前质,PTA)缺乏症。这一组疾病并不罕见,其发病率为5~10/10万,以血友病甲较为常见。其共同特点为终身轻
微损伤后有长时间出血的倾向。
[病因] 血友病甲和乙均为X连锁隐性遗传,男性发病,女性传递。血友病丙为常染色体显性或不完全性隐性遗传
,男女均可发病或传递疾病。因子Ⅷ、Ⅸ、Ⅺ缺乏均可使凝血过程的第一阶段中的凝血活酶生成减少,而引起血液
凝固障碍,导致出血倾向。因子Ⅷ是一种大分子复台物:即由小分子量的具凝血活性的Ⅷ:C和大分子量的血管性假
性血友病日子(vOn Wiliehrand Factor;VWF)所组成,其中Ⅷ:C的含量很低,仅占因子Ⅷ复合物的1%。Ⅷ:C是一种水
溶性球蛋白,80%由肝合成,余20%由脾、肾和单核-巨噬细胞等合成,其活性易被破坏,在37℃储存24小时后可丧失
50%。血友病甲患者Ⅷ:C减低或缺乏的机理尚未明了。VWF为因子Ⅷ的载体,它具有使血小板粘附于血管壁的功能,当
VWF缺乏时,则可引起出血和因子Ⅷ缺乏。
因子Ⅸ是一种由肝合成的糖蛋白,在其合成过程中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因子Ⅺ也是在肝内合成,在体外储存时
其活性稳定,故给本病患者输适量储存血即可补充因子Ⅺ。
临床表现 出血症状是本组疾病的主要表现,终生于稍微损伤或小手术后有长时间出血倾向,但血友病丙的出血
症状一般较轻。
血友病甲和乙可在新生儿期发病,但大多在2岁时发病。前者出血程度的轻重与其血浆中的Ⅷ:C活性高低有关:
活性为0~1%者为重型,患者自幼年起即有自发性出血、反复关节出血或深部组织(肌肉、内脏)出血,并常导致关节
畸形;2%~5%者为中型,患者于轻微损伤后严峻出血,自发性出血和关节出血较少见;6%~20%者为轻型,患者于轻微
损伤或手术后出血时间延长,但无自发性出血或关节出血;20%~50%为亚临床类型,仅于严重外伤或手术后有渗血现
象。
血友病乙型的出血症状及轻重分型与血友甲相似,因子Ⅸ活性少于2%者为重型,很罕见;绝大多数患者为轻型。
因此,本病的出血症状大多较轻。
血友病丙较为少见,杂合子患儿无出血症状,只有纯合子者才有出血倾向。出血多发 生于外伤或手术后,自发
性出血少见。患者的出血程度与因子Ⅺ的活性高低并不相关,有些患者的因子Ⅺ活性仅为1%,但出血症状不严重;而
有些患者的因子Ⅺ活性虽为20%,却可有严重出血。本病患者常合并Ⅴ、Ⅶ等其他因子缺乏。
实验室检查 血友病甲、乙、丙实验室检查的共同特点是:①凝血时间延长(轻型者正常);②凝血酶原消耗不良;
③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④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异 常。出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正常。
当凝血酶原消耗试验和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异常时,为了进一步鉴别三种血友病,可作 纠正试验,其原理为:正
常血浆经硫酸钡吸附后尚含有因子Ⅷ和Ⅺ,不含因子Ⅸ,正常血清含有因子Ⅸ和Ⅺ,不含因子Ⅷ。据此,如患者凝血
酶原消耗时间和凝血活酶生成时间被硫酸钡吸附后的正常血浆所纠正,而不被正常血情纠正,则为血友病甲;如以上
两试验被正常血清所纠正而不被硫酸钡吸附的正常血浆纠正,则为血友病乙;若以上两试验可被正常血清和硫酸钡吸
附正常血浆所纠正,则为血友病丙。 用免疫学方法测定Ⅷ:C、因子Ⅸ的活性,对血友病甲或乙有诊断意义。
[治疗] 本组疾病尚无根治疗法。
一、防备出血 自幼养成安静生活习惯,以减少和避免外伤出血,尽可能避免肌肉注射,如因患外科疾病需作手
术治疗,应注重在术前、术中和术后输血或补充所缺乏的凝血因子。
二、局部止血 对表面创伤、鼻或口腔出血可局部压迫止血,或用纤维蛋白泡沫、明胶海绵沾鲜血或血浆局部压
迫止血,亦可用棉球或纱布沾组织凝血活酶或凝酶敷于伤口处。早期关节出血者,宜卧床休息,并用夹板固定肢体,
放于功能位置,亦可用局部冷敷,并用弹力绷带缠扎。关节出血停止、肿痛消失时,可作适当体疗,以防止关节畸形
,严重关节畸形可用外科矫形治疗。 三、替代疗法 本疗法的目的是将患者所缺乏的因子提高到止血水平,以治疗或
预 防出血。
1、输新鲜全血 采血后6小时内输给患者,剂量为1rn1/kg,可提高患者血中因子Ⅷ10%。因子Ⅷ的半衰期为12~
14小时,其活性在每次输血后48~72小时已大多消失,故其疗效仅能维持2天左右。输血适用于轻症患者。
2、输血浆 血友病甲患者宜输新鲜血浆,按1m/kg输注可提高因子Ⅷ水平2%,血友病乙患者可输储存5天以内的血
浆,一次输入量不宜过多,以10ml/kg为宜。
3、冷沉淀物 系从冰冻新鲜血浆中分出,含浓缩的因子Ⅷ和纤维蛋白原,通常以400ml血中冷沉淀物含因子Ⅷ100
单位(U)计算(因子Ⅷ每单位相称于1mI正常新鲜血浆所含的因子Ⅷ量),输入1U/kg可提高血中因子Ⅷ浓度2%。根据出
血的轻重程度不同,止血所需的因子Ⅷ浓度亦有差异,而且常需每隔12小时反复输入,以维持因子Ⅷ在患者血液中的
浓度。
4、因子Ⅷ、Ⅸ浓缩剂 为干冻制品。按每1U/kg输入因子Ⅷ,可提高血浆内因子Ⅷ活性约1%,但输同样剂量的因
子Ⅸ仅可提高其活性0.5%~1%。输入这两种因子的任何一种需每隔12小时1次,以维持血浆中有效浓度,控制出血。
四、药物治疗 ①凝血酶原复合物:含有因子Ⅸ,适用于治疗血友病乙;②1-脱氨-8-精氨酸加压素(DDAVP):有提
高血浆内因子Ⅷ活性和抗利尿作用,可用于治疗轻型血友病甲患者,减轻其出血症状,剂量为0.2~0.3ug/kg,溶于
20ml生理盐水中缓慢静注,此药能激活纤溶系统,故需与6-氨基已酸或止血环酸联用,此药亦可配成滴鼻剂
(1300ug/ml),每次滴0.25m1,亦有提高因子Ⅷ活性的作用;③其他:雄性化激素达那唑(danazol)和女性避孕药复方
炔诺酮均有减少血友病甲患者的出血作用,但其疗效均逊于替代疗法。
五、基因治疗 血友病乙的基因疗法己获成功。
[预防] 根抿本组疾病的遗传方式,对患者的家族成员需进行筛查,以确定其中病人和携带者,并对他们进行有
关本组疾病的遗传咨询,使他们了解遗传规律。对家族中的孕妇要采用基因分析法进行产前诊断,如确定胎儿为血友
病甲患者,可及时终止妊娠。
血友病的症状
由于患者血浆中缺乏某种凝血因子,患者的血管破裂后,血液较正常人不易凝聚,因而会流去更多的血。体表的
伤口所引起的出血通常并不严重,而内出血则严重得多。内出血一般发生在关节、组织和肌肉内部。当内脏出血或颅
内出血发生时,经常危及生命。
关节出血在血友病患者中是很常见的,最常出血的是膝关节、肘关节和踝关节。血液淤积到患者的关节腔后,会
使关节活动受限,使其功能暂时丧失,例如膝关节出血后患者常常不能正常站立行走。淤积到关节腔中的血液常常需
要数周时间才能逐渐被吸收,从而逐渐恢复功能,但假如关节反复出血则可导致滑膜炎和关节炎,造成关节畸形,使关节的功能很难恢复正常,因此很多血友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由于每个凝血因子的基因都是一串复杂的序列,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血友病患者,相应基因也有所不同,因而其
凝血因子的活性水平也不同,据此可将血友病患者分为重型、中型和轻型。
重度血友病患者的血浆中所缺乏的凝血因子的活性程度达不到正常人的3%,一个月内可数次出血,出血常常在没
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发生,称为自发出血。关节出血很普遍。
中度血友病患者的因子活性程度为正常人的3%至6%,他们的出血常常由小创伤导致,例如运动损伤。关节出血一
般在外伤后发生。
轻度血友病患者的因子活性程度为正常人的6%至25%,一般只在外科手术、拔牙或严重外伤后出血不止。关节出
血较少。
血友病的遗传规律
血友病的遗传规律
血友病甲有四种遗传方式:
1.血友病甲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所生儿子为正常,女儿均为携带者。
2.正常男性与女性携带者结婚,所生儿子50%可能患有血友病甲,女儿50%可能为携带者。
3.血友病甲患者与女性携带者结婚,其女儿为血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概率各为50%,其所生儿子患病的可能性占
50%。
4.男女都为血友病患者的人结婚,其所生子女均为血友病患者。
血友病乙遗传方式和血友病甲相似,血友病乙患者的女儿均为携带者,儿子为正常人。
血友病丙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男女均可患病,若临床碰到女性血友病患者,应考虑为血友病
丙。
血友病的治疗
血友病作为一种遗传病,到目前为止,没有根治的办法。但通过增加患者的凝血因子的活性水平,可以有效地消
除患者的症状。可以通过给患者输注正常人的血浆,来增加患者凝血因子的活性水平,但更为有效的方法是,为患者
输注浓缩凝血因子,这被称为凝血因子疗法。然而,被输注到患者血管中的凝血因子并不能生效太长时间,因为各种
凝血因子都有其半衰期,第Ⅷ因子的半衰期是8至12小时,第Ⅸ因子的半衰期是18至24小时,因而输入血浆或浓缩凝
血因子的疗法,只能暂时消除患者症状。
如果采用为患者定期输注浓缩凝血因子的预防疗法,即使是重度的血友病患者,也可以过上几乎和正常人一样的
生活,但由于浓缩凝血因子十分昂贵,中国的患者很难承受这种预防疗法,只能在发生出血后输注浓缩凝血因子。
由于浓缩凝血因子要从大量的血浆中提取,因而凝血因子疗法很轻易传播病毒,历史上曾发生大量血友病患者感
染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悲剧。1985年开始对浓缩凝血因子进行加热处理,1987年又使用了增强的病毒灭活
方法,从而使浓缩凝血因子不再传播病毒。然而,在中国,1995年起未经病毒灭火处理的浓缩凝血因子才被禁止生产
。
近年来,加拿大等国家开始用基因工程生产更廉价和安全的浓缩凝血因子。
血友病的家庭护理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先天性的原因,使一种凝血因子生成不足,造成凝血障碍,其典型
表现是轻伤后出血不止,反复性关节出血也是该病的特点,多见于膝关节,其次为踝、髋、肘、腕、肩及手足等关节
,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还可表现为皮肤、肌肉粘膜、脏器等部位的出血。
该病目前还无法根治,为终生性疾病,只能对症治疗,如输血或输凝血因子等。要害在于日常生活中加强护理和
预防,减少和避免引发出血。
血友病目前发现有三种,即
血友病甲、血友病乙、血友病丙,血友病甲是由于血液中缺乏凝血因子m,而血友病
乙和血友病丙则分别缺乏凝血因子k和凝血因子刀,这几种血友病都有一定的遗传规律。血友病甲和血友病乙都是性
联隐性遗传。
常见的是血友病甲,特点是家族中的男性发病,而女性是该病的传递者但不发病。其他两种血友病则男女病人都
有。
家庭护理要点
因该病为终生性疾病,而发病时,常较重,所以家庭内的预防和 护理对于病人的预后和日常生活质量有着非同
平常的意义。
1.病人及亲属要对该病有充分的思想熟悉,亲属要给予病人足够的关心和爱护,病人自己要树立自信、自立,
自强生活观念,做好自我护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发作和提高生活质量。
2.出血的预防和护理
(1)“出血的预防和护理”,特别留意避免创伤,到医院看病时,要向医生、护士讲明病情,尽可能避免肌肉
注射。家庭内做好各种安全防范,尽量避免使用锐器,如针,剪、刀等。
(2)平时在无出血的情况下,作适当的运动,对减少该病复发有利。但有活动性出血时要限制活动,以免加重
出血。
(3)关节出血时,应卧床,用夹板固定肢体,放于功能位置,限制运动,可局部冷敷和用弹力绷带缠扎。关节
出血停止,肿痛消失后,可作适当的关节活动,以防长时间关节固定造成畸形和僵硬。
3.出血量较大导致贫血者,要加强贫血的护理.
血友病患者禁服的药品及食品
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资料,错误及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教。
血友病患者禁止使用的镇痛药及其别名: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
消炎痛(吲哚美辛)(氨糖美辛)
潘生丁(双嘧达莫)(双嘧哌胺醇)
保泰松(磺吡酮硫氧唑酮苯磺唑酮苯磺保泰松)
炎痛喜康(吡罗昔康 安尔克)
舒林酸片(枢力达片、奇诺力)
血友病患者答应使用的镇痛药及其别名:
扑热息痛(乙酰氨基酚、退热净百服宁、必理通、泰诺、扑热息痛、醋氨酚)
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
凡是药品说明上注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或“防止血栓形成”的字样,均属血友病患者禁止用药。
不宜多吃的食物及维生素:
鱼类及海鲜:因为鱼肉中所含的20碳5烯酸可抑制血小板凝集,从而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症状。富含20碳5
烯酸的鱼类有:沙丁鱼、青鱼、金枪鱼等。血友病患者应少吃脂肪含量多的海鱼,更不宜服鱼油等制品。不过,含20
碳5烯酸较少的鲤鱼、比目鱼等则可少量食用。
黑木耳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大蒜、洋葱、青葱、茼蒿、香菇、龙须莱及草莓、菠萝也有一
定的抗凝作用。番茄、红葡萄、桔子、中含少量类似阿斯匹林水杨酸抗凝物质。另外,紫菜、海带,辣椒中也有抗凝
物质。
维生素E。有防止血栓形成的功能。
建议服用的维生素:
维生素K:为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的必需物质,维生素K缺乏时会造成凝血障碍。本品还有镇痛作用。
维生素C: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加速血液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