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09-03-21 10:23浏览:
次
病例1 男性,54岁,因阵发性全腹痛,伴恶心3 d收入院.患者病程中有腹胀及排便排气停止症状,无手术史.临床表现:痛苦面容,腹平软,中上腹有轻度压痛,下腹无固定压痛点,肠鸣音减弱.辅助检查:腹部X线平片检查可见2个液平面,未见膈下游离气体.诊断为肠梗阻,给予胃肠减压、灌肠、大量补液、解痉及对症治疗2 d,开始排便排气,但腹痛症状逐渐加重.追问病史,病人于15 d前因支气管哮喘而服用过中药,行尿铅检查示尿铅浓度为1.7 μmol/L,更正诊断为铅中毒,给予驱铅治疗,即将依地酸二钠钙1 g加入到50 g/L葡萄糖液25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连续应用3 d,痊愈出院.
病例2 女性,42岁,因腹痛1周收入院.患者腹痛以右季肋下疼痛为主,为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重,伴有恶心及食欲不振症状.临床表现:痛苦面容,腹平软,胆囊区有压痛,莫菲氏征呈阳性,肝脾肋缘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呈阴性,肠鸣音正常.辅助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示胆囊结石及胆囊壁增厚,肝、脾、胰未见异常.诊断为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囊炎,给予消炎、利胆及对症治疗5 d,症状未见缓解.追问病史,病人于15 d前因受精神刺激而服用过中药,检测尿铅浓度为1.15 μmol/L,更正诊断为铅中毒,给予驱铅治疗,方法同例1,痊愈出院.
病例3 女性,49岁,因下腹痛、尿频、尿痛5 d收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病史.临床表现:血压为160/100 mmHg,腹平软,下腹无固定压痛点.诊断为尿路感染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给予护肾、消炎及对症治疗1周,尿痛明显好转,但腹痛未见好转.因病人出现双手抽搐症状,给予100 g/L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治疗2 d,每次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后腹痛明显好转.追问病史,病人于1周前因关节痛服用过中药,检测尿铅浓度为2.15 μmol/L,更正诊断为铅中毒,给予驱铅治疗,痊愈出院.
山楂、山药、百合、枸杞子、麦冬、莲子六种常用滋补中药有害重金属含量用石墨炉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六种中药的铅和镉含量用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六种中药的汞含量.结果表明六种中药有害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铅、镉、汞六种中药汞含量均不超过0.02 mg/kg镉含量最高0.32 mg/kg最低0.08 mg/kg铅含量在0.53~2.43 mg/kg 之间.
铅以离子状态被吸收后进入血循环主要以铅盐和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形式最初分布于全身各组织,数周后约有95%以不溶的磷酸铅沉积在骨骼系统和毛发。而血液内的铅约有95%分布在红细胞内主要在红细胞膜,血浆只占5%。沉积在骨组织内的磷酸铅呈稳定状态与血液和软组织中铅维持着动态平衡。被吸收的铅主要经肾脏排出,还可经粪便乳汁、胆汁、月经汗腺、唾液头发、指甲等途径排出
铅对全身各系统和器官均有毒性作用,主要累及神经、造血、消化、泌尿及心血管等系统.铅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后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当血液中的浓度超过正常范围时可引起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导致四周神经特殊是内脏神经病变,使平滑肌痉挛引起腹痛;亦可使肌肉磷酸激酶再合成受阻,引起瘫痪;严峻时可引起肾小球及肾间质病变,导致肾功能不全.铅还可直接损害肝细胞,使肝小动脉痉挛,引起局部缺血而导致肝功能障碍.由于铅中毒临床表现复杂,症状多样,且无特异性,易被误诊或延误治疗.分析铅中毒误诊的主要原因如下:1)对本病的重视度不够,采集病史不细致,忽视询问生活性毒物接触史;2)患者多不了解部分非正规中药偏方中可能含有有毒物质;3)由于腹痛及消化道症状突出,掩盖了铅中毒表现.误诊教训提示医务人员应加强铅中毒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鉴别诊断能力假如碰到腹痛病人难以确诊,且治疗效果不佳时应仔细询问病人有无毒物接触史,及时检测尿铅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