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脑血管 > 文章内容

老年人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3-06-16 09:20浏览:

(一)治疗
1.入院前紧急处理
1)高流量吸氧。
(2)迅速止痛:吗啡5~10mg静注或肌注。
(3)有室性期前收缩和短阵室速,则立即用利多卡因50~100mg加葡萄糖液20ml静注,然后按0.5~1mg/min静滴;对70岁以上高龄、心衰、休克、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剂量减半;在运送途中发生室速或室颤,仍需及时电除颤;如发生心脏骤停,立即就地心肺复苏,待心律、血压、呼吸稳定后再送入院。
(4)如心率<50次/min,且有低血压,应静注阿托品0.5mg或肌注1mg,无效时,隔5~10min。可重复注射,直至最大剂量达2~4mg为止。
(5)低血压或休克者,给予多巴胺6~15μg/(kg·min)静脉滴注。
(6)如心脏骤停,则立即就地肺复苏。待心律、血压、呼吸稳定后再转送入院。
(7)转送途中应连续心电监护,备好抢救药品及除颤装置。争取在发病后1~3h迅速送入急诊室、心脏监护室或心导管室,以便及早进行冠脉造影或溶栓治疗。
2.入院后处理常规 包括CCU治疗及普通病房的治疗。
CCU监护:
(1)心电监测:AMI患者进入CCU后应立即进行持续心电监测,不仅能反映心肌梗死的演变过程,而且对AMI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能得到及时发现和治疗,使AMI住院患者早期病死率明显下降。AMI心律失常以发病的最初期24h内发生率最高。所以发病的最初几天监测最为重要。故一般AMI患者在CCU监测定3天。对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溶栓治疗或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患者应监护3~5天。
(2)血压监测:老年AMI患者①严重低血压(SBP<10.7kPa)或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升压药治疗;②心泵功能不全患者静滴硝普钠或其他强力血管扩张剂;③合并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④心肌缺血患者应用血管扩张剂治疗。
(3)旁血流动力学监测:AMI并有心泵功能衰竭(急性左心衰并心源性休克)和低排血量综合征(简称低排综合征)时,需用Swan-Ganz气囊漂导管进行监测,以了解肺动脉收缩压(PASP)、舒张压(PADP)、平均压(PAP)及肺毛血管楔压(简称肺楔嵌压,PCWP),并通过漂浮导管热稀释法测量心排血量。
3.实验室检查
(1)入院后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血沉,以后每周复查1次,直至恢复正常。
(2)查尿常规、尿糖,头3天每次小便均应查尿比重,必要时查血细胞比容,注意及时发现有无低血容量。
(3)常规查血糖、血脂、肝功能、血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及血清电解质。
(4)血清酶分别于入院后即刻、发病后的24h、48h、72h、1周、2周抽血查血清酶。
(5)描记心电图:早期超急性损伤期每4h描图1次;急性充分发展期每天描图1次,有心律失常或心绞痛发作随时加描。下壁梗死应加描V7~9注意有无正后壁梗死;同时加描V3R、V4R,注意有无右室梗死;广泛前壁梗死应描V1~6。
4.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AMI)主要是由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引发血栓形成所致。及时地溶栓治疗可以改善AMI的近晚期预后。早期有效地应用溶栓药物可使住院病死率降至于10%~12%,为非溶栓治疗病死率的1/3。很多大规模临床试验已显示出溶栓治疗的明显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