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脑血管 > 文章内容

老年人心房纤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3-06-16 09:10浏览:

(一)发病原因
房颤不论性别、年龄、有无器质性疾病均可发生。但老年人居多,房颤既可以是心脏疾病,又可以是全身疾病的临床表现。引起房颤的病因很多,主要为心脏本身的疾患。发达国家以冠心病、心肌疾病为主,发展中国家则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为最多,老年人可由于隐匿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房间隔缺损所致。少数房颤找不到明确病因,被称为孤立性房颤或特发性房颤。
1.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仍是房颤的最常见原因,尤其多见于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其中,二尖瓣狭窄患者当中,心房纤颤为41%,主动脉瓣病变发生房颤的机会较小。患者发生房颤的平均年龄大约为37岁,以女性居多。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发生房颤的机理与左房扩大、心房压力升高及心房肌病变有关。心房扩大、压力升高及心房肌纤维化病变导致心房肌各部分的不应期很不均匀,从而诱发房颤的发生。
2.冠心病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增加,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冠心病已成为房颤的首要原因,老年人所占比例较高。但房颤并不是冠心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在冠状动脉造影中显示有明显冠状动脉狭窄者中,发生房颤者占0.6%~0.8%,急性心肌梗死者,房颤的发生率占10%~15%。
3.心肌病 各种类型的心肌病均可以发生房颤,发生率在10%~50%之间,成人多见,儿童也可发生。以原发性充血性心肌病为主,约占20%。
4.高血压性心脏病 高血压在房颤原因中的比率为9.3%~22.6%。房颤的发生与高血压病所致肥厚心肌的心电生理异常、肥厚心肌缺血及肥厚心肌纤维化有关。由于心肌肥厚及纤维化、心室顺应性减退、心房压升高及左房增大,加上心肌缺血,从而诱发房性电生理紊乱,而导致房颤。
5.缩窄性心包炎 一般病人的发病率为22%~36%,高龄患者房颤发生率可达70%,心包积液也可伴发房颤。
6.肺心病 肺心病发生房颤有报道为4%~5%。常呈阵发性,其原因与肺内反复感染、长期缺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有关。
7.先天性心脏病 在先天性心脏病中,房颤主要见于房间隔缺损。
8.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967年Lown提出了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概念,其中包括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和窦房阻滞及心动过缓-心动过速,这里的心动过速包括房颤。当窦性心动过缓时,心房的异位兴奋性便增强,而易于发生房颤。
9.预激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的主要并发症是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其次为房颤。房颤的发生率约占12%~18%。一般认为心室预激的房颤发生率与年龄有关,儿童患者很少发生,而高龄患者则房颤发生率较高。心室预激发生房颤的机制目前不甚明了,可能与预激引起的室上速发作,导致心房肌电生理不稳定,或室性期前收缩,经房室旁路逆传心房,恰遇心房易损期而导致的房颤有关。另外,旁路前传不应期短也易诱发房颤。
10.甲状腺功能亢进 房颤是甲亢的主要症状之一,甲亢患者中房颤的发生率在15%~20%。老年人甲亢者可能存在心肌的器质性损害,易发生慢性房颤。
(二)发病机制
1.机理
(1)折返机制学说:房颤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至今仍在深入研究。较早提出的学说认为心房内有单个异位自律灶以极快频率发出冲动,使各处心肌不能保持同步活动而致颤动。但到目前为止,不论是动物实验还是临床电生理结果,均支持折返机制学说。支持折返机制的证据有:①房颤与房扑关系密切,许多有力的证据支持房扑的机制为折返,临床上常见房扑和房颤交替出现,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房扑时心房各部仍保持1∶1的协同收缩;而房颤时,心房各部不能维持1∶1的协同收缩。②房颤常见于心肌兴奋性异常降低的各种临床和实验情况。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心房纤维化或脂肪浸润。动物实验经常使用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诱发房颤。③程序刺激可诱发临床或实验性房颤。④在许多折返模型中,消融可终止房颤。⑤房颤的计算机模型提示了多种折返活动。⑥计算机化标测技术更常发现房颤时的折返激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