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结肠小袋虫病
结肠小袋虫(Balantidium coli),属纤毛虫门、动片纲、毛口目、小袋科、小袋属。虫体较大,在发育过程中具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阶段。
滋养体能运动,一般呈不对称的卵圆形或梨形,大小为30~180µm×25~120µm;虫体前端略尖,其腹面有一个胞口,后端略钝圆,有一个不甚明显的胞肛,体表有表膜。滋养体在人的大肠中很少形成包囊,而在猪的大肠中可形成大量包囊。滋养体排至外界环境后还可形成包囊。包囊不能运动,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为40~60µm,生活时呈淡黄色或浅绿色。囊壁厚而透明,有2层囊膜,囊内包藏着1个虫体;有时有2个处于接合过程中的虫体。刚形成时,包囊中的虫体仍能做缓慢的运动,但不久即变成一团颗粒状的细胞质,细胞质中有1个细胞核,有伸缩泡,有时还可见到食物泡。
人、猪或其他动物在吞食了小袋虫的包囊而感染,囊壁经消化液的作用后,虫体逸出变为滋养体,进人大肠定居。以肠壁细胞、淀粉、细菌、粪便中的碳水化合物、红细胞和白细胞等为营养。以横二分裂法进行繁殖。在不利环境或其他条件下,滋养体形成包囊。宿主的粪便中常有许多小袋虫的滋养体和包囊,宿主吞食了散播在外界环境中的包囊而遭受感染。
对于病猪可用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或灭滴灵等药物治疗,均有良好的效果。使用驱虫净也有一定的效果。0.1%福尔马林液灌肠可收到暂时的疗效,虫体一般1~2天消失,但不久能再次出现。
生前诊断可根据临诊症状和在粪便中找到小袋虫的滋养体和包囊而确诊。死后剖检时,着重观察结肠和直肠上有无溃疡性肠炎,并在肠黏膜涂片上检查到虫体。肠黏膜的虫体要比肠内容物中为多。对人的病例,必要时,可做乙状结肠镜检查。
预防
主要着重于搞好猪场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饲养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清洁尤其应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以免遭受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