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消化疾病 > 文章内容

胰腺假囊肿的治疗方法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3-09-05 09:38浏览:

(一)治疗
胰腺假囊肿的治疗有非手术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1.治疗方法的选择及ERCP的作用 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症状及并发症的有无、囊肿的大小及时间长短等多种因素决定。急性假性囊肿,应先观察;体积较大的慢性假性囊肿多不能自行吸收,若有症状(持续性腹痛和背痛等)应尽早手术,减少囊肿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慢性假性囊肿的特征包括:近期无胰腺炎发作,但有慢性胰腺炎的症状。CT显示胰腺实质内有卵圆形或球形囊肿,常有钙化;囊肿和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不管是急性或慢性假性囊肿,有下列表现者常提示囊肿自行吸收的可能性小:囊肿超过12周,大于6cm;伴慢性胰腺炎;除胰管和囊肿相通外,还有其他的胰管异常,如狭窄等;影像检查提示囊壁较厚。
Yeo和Sarr等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6周以后至1年仍有60%及57%的假性囊肿能自行吸收,5~6cm的囊肿有40%左右能自行吸收,甚至>10cm的囊肿也有27%的能自行吸收,并发症只有3%及9%。明显不同于以前的结论,即“能自行吸收的假性囊肿多在6周内吸收;6周以后只有少数囊肿能自行吸收,5~6cm时几乎无自行吸收者,而并发症发生率较6周以内明显升高”。所以认为约1/2的假性囊肿病人只需在B超或CT追踪下观察等待,不需治疗,只有少数病人(10%)发生严重的、威胁生命的并发症,虽然囊肿越大越不容易吸收,但不应将囊肿超过12周或>6cm作为需要治疗的绝对指征,只有当病人出现与囊肿有关的明显症状及并发症时,或观察期间囊肿增大,才需治疗。对胰腺真-假性囊肿,如其与胰管的交通不闭塞,囊肿持续存在,应根据情况行外引流、内引流或囊肿切除术;如囊肿与胰管的交通闭塞,囊肿多能自行吸收,应观察。对假-假性囊肿,如无继发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常不需治疗,囊液多能随着胰腺及胰周局部炎症的消退而吸收。虽有40%~60%的胰腺坏死性囊肿能自行吸收,但不能吸收者多继发感染,常需行外引流术或手术清除坏死组织,不宜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如囊肿不和胰管相通,外引流术后即能治愈;如囊肿和胰管相通,则形成胰外瘘;对腔内坏死不严重或能清除者,也可行内引流手术。
假性囊肿治疗前是否需行ERCP是有争议的。虽然逆行造影有引起感染的可能,但它有助于了解胰管、胆管的解剖及选择治疗方案,尤其适用于复发性囊肿、多发囊肿、与囊肿有关的胆道梗阻、假性囊肿破裂出现胰性腹水和胰性胸腔积液、无明确原因的假性囊肿等,有时可见造影剂经胰管进入囊肿内。若胰管梗阻或胰管和囊肿相通,宜行内引流;壶腹部或多处胰管狭窄,特别是病人腹痛较明显时,可行经十二指肠括约肌成形术或行纵向胰腺空肠吻合术;慢性胰腺炎致胰头纤维化引起总胆管胰腺段狭窄时,可行胆肠吻合术;囊肿压迫总胆管引起的胆道梗阻,囊肿引流后梗阻多能解除。需注意的是,ERCP不能用于囊肿有感染或出血者。若术前行ERCP,应在24h内手术,并用广谱抗生素,以减少囊肿继发感染的可能。
2.非手术治疗 对囊肿形成的早期及小的无症状的囊肿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应先控制原发病,根据需要给予抗生素及其他治疗,并用B超或CT追踪观察,希望囊肿自行吸收,但应注意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报告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Octreotide)可能有助于假性囊肿的治疗。
(1)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PCD适用于大多数假性囊肿,尤其是囊肿不和胰管相通时,或年老、体弱者;囊肿继发感染者也可采用,但不适用于胰腺坏死性囊肿。此法是在B超或CT引导下,通过腹腔、腹膜后、胃、肝或十二指肠置管引流,其中以经胃置管引流最为常用,多选用7~16F导管,利用重力将囊液引流至体外或通过导管将囊液向胃腔内引流。虽有作者报告PCD与手术引流同样有效,但也有人通过长期随访发现PCD复发率高,囊肿内分隔及囊液含坏死组织致引流不畅是PCD失败的主要原因。PCD仅用于下列急症,作为临时治疗:囊肿巨大产生压迫症状;有破裂可能(囊肿急剧增大及疼痛);合并感染。
(2)经内镜引流:LO报告437例内镜下胰腺囊肿引流术成功率90%,并发症20%,死亡率0.23%。Beckingham报告34例内镜下胰腺囊肿引流术有高的成功率,71%消退,复发率7%,死亡率0%,复发的病人可再行内镜治疗。
假性囊肿与胃或十二指肠粘连时,可在内镜下,利用电灼或激光在囊肿和胃或十二指肠间制造一瘘,使囊液向胃或十二指肠内引流;也可经内镜作囊肿胃或囊肿十二指肠吻合。过去认为此法穿孔及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成功率低。目前应用超声内镜可明确囊肿与周围的解剖关系,避开大血管;子母镜同超声内镜的联合应用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感染的机会,扩大了手术适应证;术中应用球囊扩张技术和放置内支架管减少了感染和出血的机会。近年,有人通过内镜行经乳头引流囊肿。此法适用于有胰管破裂者,经乳头将导管放至破裂的胰管处直接引流囊肿,或将导管作为支架管。但经乳头将导管放入胰管可损伤胰管或导致急性胰腺炎或经导管感染;也可引起明显的胰腺疼痛症状。导管阻塞或胰管狭窄均可致囊肿复发。成功率80%消退,复发率9%,并发症12%,死亡率0%。经内镜引流的这两种方法,虽然从理论上讲是很好的办法,均为内引流,且不用手术,但并发症多,效果不肯定,现阶段不是治疗假性囊肿的主要手段,尚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