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消化疾病 > 文章内容

老年人酒精性肝病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3-08-02 09:49浏览:

(一)治疗
治疗的目的是:
①减轻酒精性肝病的严重度;
②阻止或逆转肝纤维化;
③改善已存在的继发性营养不良;
④治疗酒精性肝硬化。
治疗的首要方法是立即戒酒。戒酒、足够的热量、维生素、蛋白质,适当休息是本病的治疗原则。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者应予静脉内补充热量,补充多种维生素包括B、C、K族等,同时应予叶酸肌注。同时应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肝纤维化时,中医药、多非饱和卵磷脂、秋水仙碱等可试用,肝硬化时,治疗与病毒性肝硬化相同。而糖皮质激素在酒精性肝炎中的应用尚有争议。
(二)预后
酒精性肝病临床病理阶段不同,则预后不同。酒精性脂肪肝一般预后良好。如能及时戒酒和治疗,酒精性肝炎多数可恢复,但重症者预后较差。酒精性肝硬化者的预后决定于病变的严重程度和坚持戒酒以及治疗的情况,一般优于其他原因的肝硬化。
血清胆红素和AST和ALT在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中轻度升高,而在酒精性肝炎时,明显升高,AST/ALT比值常大于1。γ-GT、AKP亦明显升高,以γ-GT更为明显。而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PⅢP)、纤维结合蛋白、层粘连蛋白随纤维化的程度加重而明显增高。其他如血清IgA、尿酸、乳酸盐、三酰甘油等升高,血糖和血镁下降。
酒精性脂肪肝的超声显像表现为肝实质弥漫性细点回声,深部肝组织回声递减。

酒精性脂肪肝常无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一般可有肝区不适、易疲劳等,肝大,质地柔软,有压痛。酒精性肝炎者通常有食欲减退、乏力、恶心、呕吐、消瘦等。肝、脾肿大,肝区有压痛等,重度者可有腹水、肝性脑病等。酒精性肝硬化与病毒性肝硬化类似,一般有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蜘蛛痣、肝掌、男子乳房发育颇为常见。晚期可见有腹水、食管静脉曲张、肝功能衰竭等。
根据饮酒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不难做出诊断,必要时,可行肝穿刺活检。
符合酒精性肝病临床诊断者,其临床分型诊断为:
1.轻型(亚临床型)酒精性肝病 有长期饮酒史,但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肝组织学表现为非特异性变化或基本正常,缺乏乙醇透明小体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2.酒精性脂肪肝 病变主要在肝小叶,低倍镜下肝小叶中1/3以上肝细胞脂肪变性,无其他明显组织学改变,未作肝活检者,影像学检查(CT或B超)有脂肪肝特异性表现。
3.酒精性肝炎 如未作肝活检,临床诊断应符合下列诊断标准和附加项目中3项或以上,诊断标准:
①饮酒量增加可作为发病或恶化的诱因;
②AST为主的血清转氨酶升高;
③血清胆红素升高(>34.2μmol/L)。
附加项目:
①腹痛;
②发热;
③外周血象白细胞增加;
④ALT>1.5正常值上限;
⑤γ-GT增高>2倍的正常值上限。
4.酒精性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 酒精性合并肝性脑病等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或出现严重内毒素血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消化道出血等,尽管禁酒,肝脏持续肿大,凝血酶原活动度<40%,白细胞明显升高,组织学可见多数乙醇透明小体和严重肝细胞变性坏死。本型包括合并肝硬化者,但晚期肝硬化除外。
5.酒精性肝纤维化和(或)肝硬化 据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很难诊断酒精性肝纤维化。在未作肝活检情况下,应结合临床影像学检查结果。如透明质酸、PⅢP、纤维结合蛋白、Ⅳ型胶原等标志物。在诊断肝硬化时,应分为代偿性或失代偿性。

 

 

 

应注意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毒性肝炎(二者若同时存在,症状更重)、其他原因的肝硬化等鉴别。肝性脑病者应与酒精性谵妄相鉴别。
酒精性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