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五官口腔 > 文章内容

耳鸣科普知识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7-12-08 15:15浏览:

1. 什么是耳鸣?

(1)耳鸣,顾名思义就是耳朵里有声音,但这个声音并不是外界发出的。

(2)耳鸣是一个描述听觉异常的术语,通常情况是指一个人在没有相应外部声源刺激的情况下,听到源于自己身体内部的声音,严重的耳鸣可以妨碍正常的听觉以及日常生活。

(3)耳鸣是一种症状,而不只是一种疾病,可由众多疾病引起或是其伴随症状的一种。

(4)耳鸣多发于 40 岁以上的人群,男性比例要高于女性。

2. 耳朵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我们平时挖耳朵如果挖得过深会碰到一层膜样的东西,这层膜就是鼓膜,以鼓膜为界,它的外面是外耳道——长期不清理会堆积耳屎的地方。

鼓膜的内面结构非常复杂,其中有一个连接鼻咽部和耳朵的通道,叫咽鼓管,我们平时吸进去的空气会经由这个管道通向耳朵。

3. 耳鸣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1)耳部本身原因

耳屎累积过多、中耳感染、内耳疾病(例如梅尼埃病)、咽鼓管阻塞、耳硬化症、鼓膜穿孔、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等;此外,也包括耳部自身老化的因素。

(2)环境及心理原因

长期暴露在嘈杂的环境中是引起耳鸣最常见的原因,噪声对于耳朵的伤害是永久性的。此外,心理因素也很常见, 例如有些人会在压力较大、焦虑时耳鸣加重,而当他们冷静、放松时症状会减轻。

(3)其他原因

偶然发生的耳鸣可能由这些原因导致:头面部外伤、高分贝的噪音如枪声或者爆炸声、听神经瘤、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其他疾病引起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甲状腺疾病等)。

 5. 耳鸣的人可能听到哪些声音?

尽管耳鸣通常被描述为「耳朵里有鸣响」,但患者有时也能清晰的描述感知到的声音,例如:

(1)虫子飞行的嗡嗡声;

(2)哼唱声;

(3)物体摩擦的刺耳声;

(4)嘶嘶声;

(5)哨声,鸣笛声;

(6)水沸腾时溅出来的滋滋声;

(7)火车开过的隆隆声。

6. 耳鸣的人出现哪些伴随症状要小心?

当耳鸣合并其他症状时需要特别引起注意:如伴有听力下降、神经系统症状(麻木、乏力、肢体不协调)、频繁的头痛、头晕、颞下颌关节疼痛、血压过高或过低、糖尿病、近期体重明显降低等。

建议伴随上述症状的患者及时至耳鼻喉科就诊。

7. 如何向医生描述自己的耳鸣?

耳鸣是一种主观的症状,医生无法感受到,所以患者应向医生尽可能清晰地描述自己的耳鸣,这对于后续诊断和治疗会有很大帮助,可以参考下列选项来进行描述。

(1)声调高的还是声调低的 ;

(2)连续不断的还是时有时无的;

(3)耳鸣是搏动性的还是非搏动性的,如有搏动,是与心脏搏动一致的还是没有规律的;

(4)当吞咽和打哈欠的时候耳鸣是否有改变。

8. 正常人也会耳鸣吗?耳鸣的危害是什么?

许多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耳鸣的现象,大部分是一过性的、暂时的。耳鸣这个症状本身并没有实质性的危害,通常也会随着时间推移改善。

但有时候耳鸣会对日常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例如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甚至是抑郁等,这时就要看医生了。

9. 为什么感冒后会耳鸣?

上呼吸道发生感染时, 炎症会经过咽鼓管进入耳朵里面,发生各种中耳炎症,导致耳鸣。

感冒后擤鼻涕的正确方法是按住一边擤,然后再换一边。因为两边一起擤,容易使得鼻腔内分泌物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

10. 为什么乘坐飞机会产生耳鸣?

乘坐飞机时耳朵里的气压会改变,当飞机上升时,外界气压减低,鼓室内形成正压,正压使咽鼓管张开,这时可能会感到耳膜有轻微鼓胀感;而飞机下降时,外界压力逐渐增加,鼓室内压力较低,此时可能会觉得耳膜有被压迫感。

这是正常的现象,无需过于担心。可以尝试在飞机升降过程中,做一些吞咽或嚼口香糖的动作,也可以做捏住鼻子紧闭嘴巴做呼气的动作,大部分人可得到缓解。

如果症状加重,在未乘坐飞机的状态时也有耳鸣发生,则需要到医院进行诊疗。

11. 经常戴耳机听歌会导致耳鸣吗?

不科学使用耳机,会造成耳鸣,甚至会损害听力。关键问题是音量不能太大,连续使用的时间不要太长,通常不要超过一个小时。

12. 耳鸣会遗传吗?

耳鸣是身体出现的一种症状,大多与遗传无关。但是如果耳鸣是由遗传性疾病 引起的,则会遗传。例如耳硬化症可能会引起耳鸣,而目前研究表明耳硬化症通常发生在一些特定的家系中,也就是说如果遗传了家族中的耳硬化症,则也可能会遗传耳鸣。

13. 糖尿病与耳鸣有关系吗?

糖尿病可以引起全身的慢性微血管病变,引起相应的症状。内耳中也有微血管,所以会受到影响。高血糖可以引起内耳的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引起耳蜗(感受声音的重要部件)病变,导致耳鸣及听力损伤。

这种因为糖尿病而引起的耳鸣必须及时治疗糖尿病,才能从根源上杜绝耳鸣。反之,如果出现耳鸣,也应注意监测血糖,排除糖尿病。

14. 孕妇出现耳鸣怎么办?

怀孕与耳鸣虽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因为怀孕后激素的变化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使血管神经调节功能不稳定,再加上怀孕后情绪的改变,特别是精神上容易紧张,可能会出现耳鸣的情况。由于耳鸣原因众多,所以不能掉以轻心。孕妇出现耳鸣,应该及时正规就医,以检查有无需要及时治疗的诱因。

15. 感觉到耳鸣怎么办?

如果经常听到铃声或嗡嗡作响的声音,并且对自己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或倍感压力和焦虑,这些情况建议前往耳鼻喉科就诊。

耳鸣也可能是一个暂时的状态, 很容易治疗, 例如耳垢堆积或耳部感染。如果是这种情况, 医生就会针对性治疗, 耳鸣很快可以得到改善。

如果医生排除了常见的潜在病因,可能就需要进行一些耳部专科检查来确定是什么导致了耳鸣。如果怀疑听力下降, 还会进行听力测试。

16. 耳鸣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吗?

耳聋与耳鸣密切相关且关系复杂。

耳鸣是听觉的紊乱现象,耳聋则是听觉功能受到抑制或损伤,导致听力下降。耳聋耳鸣往往并存,也可单独存在。出现长期、频繁的耳鸣要重视,及时就诊,明确病因并治疗,力求避免出现听力下降甚至耳聋。

17. 关于耳鸣的检查有哪些?

(1)有时耳鸣会伴有听力下降,此时医生可能会建议做听力测试(听力图);

(2)为了明确病因是否来自耳朵本身,医生会建议做 CT 或者 MRI 以排除耳朵结构异常。

18. 耳鸣都能查出明确原因吗?

耳鸣病因复杂,再加上现有的医学诊断水平所限,目前只有大约 60% 的耳鸣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和检查可以推测或确定病因,然而仍有约 40% 的耳鸣找不到明显的原因。

19. 耳鸣会自愈吗?

耳鸣能不能自愈主要看引起耳鸣的原因能不能自动解除。部分耳鸣是可以自愈的,主要见于短暂性以及轻度耳鸣的患者。

引起耳鸣的原因众多,能不能自行恢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得了耳鸣以后,不能久等,应当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20. 怎样治疗耳鸣?

因为耳鸣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针对所有人的治疗方法,但仍然有一些有效的治疗手段:

(1)对因治疗

如果可以确定潜在的诱因,往往能够得到很有效的改善。例如,耳垢累积过多导致的患者可以用滴耳剂或者耳灌洗来清除耳垢,这样就能控制耳鸣症状。此外还包括药物治疗和极少数情况需要外科手术,例如病因是肿瘤或者囊肿或者耳硬化症(耳内骨质增生硬化);

(2)降低背景噪音

耳鸣的声音往往在安静的环境下(尤其是夜间)被患者注意到,这时候一些日常的背景噪音例如听音乐、看电视,可能有助于患者分散注意力,从而改善症状;

(3)放松身心,听听大自然的声音

听一些来自于大自然的让人放松的声音也有助于改善耳鸣,例如下雨的声音,海浪涛声等等。如果觉得自然的声音很小,也可以用电子设备模拟这些声音来听;

(4)认知行为疗法

对于耳鸣患者也有一定的帮助,它能改变患者对症状的注意程度和看法,这样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减小症状的影响。

21. 哪些药物可以缓解耳鸣?

对于部分患者可能有效,例如小剂量的抗焦虑药物(地西泮)或抗抑郁药物(部分人在中耳部位使用阿普唑仑联合类固醇症状会有改善)、米索前列醇,切勿自行乱服药,还是去专科就诊,详细评估后再由医生决定治疗方案

22. 耳鸣治疗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由于耳鸣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耳鸣治疗中病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1)乐观豁达,不要过度紧张,及时接受医生的诊治并积极配合治疗。还可通过其他手段来分散自己对耳鸣的关注,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

(2)由于耳鸣病程长短不一,病因复杂多变,因此,治疗一般也需要较长时间,一些耳鸣疗法至少要完成为期一个月的疗程,才能评估治疗效果。因此,在配合治疗过程中要有恒心,不要轻易放弃。

23. 怎样预防耳鸣?

(1)远离噪音

在生活中避免长时间处于较为嘈杂的环境中,例如吵闹音乐、电动工具声、枪炮声和工业机器声等。

(2)保护耳朵

如不能避免接触噪音,尽量戴上耳塞或耳套,切勿使用纸巾团或者棉花球来阻挡噪音,作用不大且还有嵌入耳道的隐患。

(3)生活方式的改变

1)减少含酒精饮料的摄入;

2)戒烟或者少抽烟,尼古丁可能会减少耳部血流(使血管痉挛)从而引起耳鸣;

3)积极锻炼(运动有助于促进耳部血流),控制体重(肥胖人群中耳鸣发生率较高)。

(4)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耳鸣还是很多疾病的临床表现症状,这些疾病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就会出现耳鸣的现象。所以,远离耳鸣的困扰需要大家做好相关疾病的治疗工作。

24. 为什么会耳鸣?要看医生吗?

许多人在生活中也会遇到耳鸣,但大部分都并非持续性的,一段时间之后会自己消失。这种耳鸣一般不会有实质性的危害。

但如果在睡眠充足,精神状态比较好的情况下,出现了长时间、持续性耳鸣,可能是严重原因引起的,则不能大意,需要立刻前往耳鼻喉科就诊。

造成持续性耳鸣的原因可能有多种:

(1)耳朵本身的原因:比如耳屎累积过多、中耳感染、内耳疾病(例如梅尼埃病)、感冒或坐飞机所致咽鼓管阻塞等。此外,也可能是耳部自身老化的原因。

(2)疾病原因:心血管、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引起的并发症,听神经瘤导致的耳鸣等。

(3)心理原因:在压力较大、焦虑时耳鸣加重,而当他们冷静、放松时症状会减轻。

部分耳鸣能通过及早就医,处理病因得到改善,但也有一些耳鸣是不明原因的,这种情况下的治疗效果就可能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