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1-01 18:50浏览:
次
一般可分为颧骨骨折、颧弓骨折、颧骨颧弓联合骨折及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上颌骨复杂骨折等,而颧弓骨折又可分为双线型及三线型(M型)骨折。Knight和North根据解剖移位的角度提出6型分类法:Ⅰ型:颧骨无移位骨折;Ⅱ型:单纯颧弓骨折;Ⅲ型:颧骨体骨折向后内下移位,不伴转位;Ⅳ型:向内转位颧骨体骨折;Ⅴ型:向外转位颧骨体骨折;Ⅵ型:颧骨体粉碎性骨折。认为,Ⅱ、Ⅴ型骨折复位后稳定,不需固定;Ⅲ、Ⅳ、Ⅵ型骨折复位后不稳定,需固定。
颧骨颧弓骨折的诊断
颧骨颧弓骨折可根据病史、临床特点和X线片检查而明确诊断。
视诊应注意两侧瞳孔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是否有眼球运动受限,观察两侧颧骨是否对称应自患者的头顶位或由颏部向上观察进行对比。
触诊骨折局部可有压痛、塌陷移位,颧额缝、颧上颌缝及眶下缘可触及有台阶感。如自口内沿前庭沟向后上方触诊,可检查颧骨与上颌骨、冠突之间的间隙是否变小,这些均有助于颧骨骨折的诊断。
X线片检查常用鼻颏位(华氏位)和颧弓切线位。可见到颧骨和颧弓的骨折线及移位情况,还可观察到眼眶、上颌窦及眶下孔等结构有无异常,颧弓骨折X线特征性表现呈“M”或“V”形。必要时可拍摄CT进一步明确诊断。近年来三维CT重建更有利于诊断。
颧骨和颧弓是面部比较突出的部分,易受撞击而发生骨折。颧骨与上颌骨、额骨、蝶骨和颞骨相连接,其中与上颌骨的连接面最大,故颧骨骨折常伴发上颌骨骨折。颧骨的颞突与颞骨的颧突连接构成颧弓。颧弓较细窄,更易发生骨折。
1.颧面部塌陷
颧骨、颧弓骨折后骨折块移位方向主要取决于外力作用的方向,多发生内陷移位。在伤后早期,可见颧面部塌陷;随后,由于局部肿胀,塌陷畸形并不明显,易被误认为单纯软组织损伤;数日后肿胀消退,又出现局部塌陷。
2.张口受限
由于骨折块发生内陷移位,压迫颞肌和咬肌,阻碍冠突运动,导致张口疼痛和张口受限。
3.复视
颧骨构成眶外侧壁和眶下缘的大部分。颧骨骨折移位后,可因眼球移位,外展肌渗血和局部水肿以及撕裂的眼下斜肌嵌入骨折线中,限制眼球运动等原因而发生复视。
4.瘀斑
颧骨眶壁有闭合性骨折时,眶周皮下、眼睑和结膜下可有出血性瘀斑。
5.神经症状
颧骨上颌突部骨折移位可造成眶下神经损伤,致使该神经支配区有麻木感。骨折时如同时损伤面神经颧支,则发生眼睑闭合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