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五官口腔 > 文章内容

上睑下垂矫正术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24 06:33浏览:

 一、定义

上睑下垂是指上睑的提上睑肌和Muller肌的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正常眼平视时,上睑遮盖角膜上方2 mm左右,而上睑下垂者上睑缘的位置低于上述界线;上睑部分或全部遮住视轴;额肌过分收缩或仰视,额部皱纹增加;严重者出现颈椎畸形。                                   

二、上睑下垂的病因和分类

1、先天性上睑下垂

是由于上睑提肌发育异常或支配上睑提肌的神经中枢性或周围性缺损所致。

2、后天性上睑下垂 根据不同原因可分为5种

①外伤性,

②神经源性上睑下垂,

③肌源性 以重症肌无力最为常见,

④机械性 瘢痕、上睑肿瘤等,

⑤老年性

三、手术时机

   1、先天性上睑下垂

一般以5岁以前手术为宜。年龄过小的患儿不合作,组织发育尚不完善。过迟手术易发生视力减退等并发症。严重的双眼上睑下垂,在麻醉安全的情况下,可提早在1岁左右手术,以避免头向后仰伸、脊柱后弯等畸形产生。如合并其他眼睑畸形,应先矫正眼睑畸形。

2、后天性上睑下垂

外伤或手术所致的上睑下垂由于上睑提肌断裂所致,应于外伤当时及时寻找断端缝合,否则应在瘢痕软化后再手术。

四、术前检查

1、有无“上睑迟滞”现象

2、新斯的明试验 

3、下垂程度 两眼平视前方,上睑缘的正常位置应遮盖上方角膜2mm左右,如果遮盖6mm,则其下垂量为4mm。按测量结果上睑下垂分轻度(1~2mm)、中度(3mm)和重度(≥4)。

4、上睑提肌功能 用拇指压于双眉弓处,摒除额肌代偿作用,让患者向下看,再向上看,测得上睑缘上提的幅度。上睑提肌肌力可分为良好(8mm)、中等(4~7mm)、弱(0~3mm)。弱者只宜选用额肌作为动力的手术。

五、手术的选择

   

1.手术目的  理想的手术结果应达到下列要求:

   ①两侧上睑在原位注视及运动时基本对称。

   ②视轴完全暴露,并保持正常的眼睑开闭及瞬目。

   ③睡眠时眼睑闭合正常。

   ④睫毛不因手术而变得杂乱或被破坏,无睑内翻或睑外翻,无结膜脱垂。

   ⑤术后不干扰泪液分泌。

   

2.手术方式的选择  主要根据患者的提上睑肌肌力,参考下垂量来决定。

   ①提上睑肌肌力< 4mm时,应选择利用额肌力量的手术。此类手术方法繁多。悬吊的材料也多种多样,如吊线术、硅胶带悬吊术以及目前最常采用的额肌瓣悬吊术和阔筋膜悬吊术。

   ②提上睑肌肌力4~9mm时,应选择做提上睑肌缩短术。

   ③提上睑肌肌力>10mm者,既可做提上睑肌缩短术,也可选择做提上睑肌折叠术;如下垂量<2mm者,可选择做睑板一结膜一Mulller肌切除术、睑板一腱膜切除术或结膜-Muller肌切除术。

六、上睑提肌缩短术

    缩短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提上睑肌肌力的强弱,而不是下垂量的多少。

 1、经皮肤上脸提肌缩短术:适用于上睑提肌肌力在4mm或以上的先天性、老年性、外伤性或其他型的上睑下垂病人。

2、额肌瓣转移悬吊术

     常见主要并发症有:①矫正不足。②暴露性角膜炎。②眉区血肿。一旦发现有血肿,应及时处理以防止血液浸入球后压迫视神经引起失明。④睑迟滞现象。

因利用额肌代替上睑提肌作用,所以当眼球下转时,上睑不能随同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