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落是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两层之间有一潜在间隙,分离后间隙内所潴留的液体称为视网膜下液。按病因可分为孔源性、牵拉性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可发生在眼内的严重炎症、眼部或全身循环障碍、脉络膜或眶部肿瘤等,视网膜多无裂孔,病因控制后,脱离的视网膜多可复位。
视网膜脱落病因,多见于中年或老年人,多数有近视,双眼可先后发病。发病的诱因有视网膜周边部的格子状和囊样变性,玻璃体液化变性和视网膜粘连,这些诱因又和年龄、遗传、外伤等因素有关,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引,在发病机理上更显得重要。
视网膜脱落临床表现,当视网膜发生部分脱离时,病人在脱离对侧的视野中出现云雾状阴影。如果发生黄斑区脱离时,中心视力大为下降。脱离之前往往有先兆症状,在眼球运动时出现闪光。由于玻璃体混浊,视野内常有黑影飘动。视力减退的程度取决于脱离的部位、范围、玻璃体混浊程度和变性等因素。如果视网膜全脱离,视力减至光感或完全丧失。在视力减退前也常有视物变形,眼球运动时有物象震颤的感觉。由于眼内液更多地通过色素上皮进入脉络膜致使眼压偏低。脱离范围广和时间愈久,眼压愈低。偶也有眼压偏高的病例。脱离较久的视网膜后面可见白色沉着小点。当视网膜复位,视网膜下液吸收,眼压可恢复。
在充分散瞳下,以间接检眼镜结合巩膜压陷或用裂隙灯和接触镜可检查出现网膜周边的情况。眼底检查可见脱离区的视网膜失去了正常的红色反光而呈灰色或青灰色,轻微震颤,表面有暗红色的血管爬行。隆起的视网膜宛如山岗起伏,隆起度而范围广者可遮蔽视盘,并有皱襞。扁平的脱离,如果不详细检查常易漏诊。黄斑区脱离时,黄斑中心凹呈一红点,与附近灰白色脱离的视网膜形成鲜明对比。
视网膜脱落病程进展快慢不一。卧床休息,可减轻脱离。但经数周或数月,如果不治疗,将引起视网膜全脱离,玻璃体混浊也日益加重,并导致瞳孔闭销、并发性白内障、续发性青光眼或眼球萎缩。周边部脱离经治疗后预后较好,黄斑区受累在1~2个月以上者,即使手术治疗复位,视功能也难恢复。老年人及高度近视病人,由于视网膜的退行性变,治疗效果也差。
视网膜脱落治疗应采用手术封闭裂孔,术前卧床,戴小孔镜或双眼包扎,避免眼球运动,使脱离区处于最低位置。手术方法较多,可采用电凝固合并放出视网膜下液法,光凝或冷凝疗法,巩膜外加压术及环扎术等方法。复杂病例需同时进行玻璃体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