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09-08-20 08:01浏览:
次
吞咽的发病率日渐增多。这是因为老龄人口增加,影响正常吞咽的疾病及治疗措施(如气管插管,颈部放疗)增多所致。咽部和食管的动态造影被认为时吞咽障碍检查的理想方法和诊断的黄金标准。
一动态造影:
检查程序和要点如下:
1 咽部检查:含钡一大口,一次咽下,称之为咽钡一口,同时于正位,侧位及左前或右前斜位左X线录像,或快速点片。(舌腭括约肌,软腭,环咽段)
2 食管检查:仰卧右前斜位,分别吞钡5口,点片或录像。(食管不再蠕动时吞钡)
二 咽部双对比造影(全面了解咽部解剖结构和病变的细节,可与纤维咽镜检查互为补充。)用高浓度钡剂。
程序与体位:
1 口含钡剂,尽可能一大口全部咽下。
2咽钡后在以下各体位用力高声发E....O....A....3个长音。在发音时点片。
发E时咽腔最大,看解剖和病变的细节最清晰。
发O时和A时可观察咽部有关结构位置的相应改变。
3 拍片位置:
竖立侧位,直立正位(让病人在此位作空咽,正常者会厌隙及梨状隐窝内存留的钡空咽3此后排空。),直立左前或右前斜位30度,颈部较短的可在此位清楚显示咽下部的情况。
咽部解剖
咽腔为一个肌膜管,其上宽下窄,前后扁平。位于一至、五、六颈椎前方。全长约12~13cm。
上界:颅底,有咽腱膜和咽颅底板相隔。横径约3.5cm。
下界:第六颈椎水平,于环状软骨下接食道。横径约1.5cm。
前界:自上而下与后鼻孔、咽峡及喉口相通。
后界:借疏松的结缔组织与锥筋膜连接。
双侧:茎突、茎突肌、颈内动脉、静脉和迷走神经。
一、咽部分为三部分:
(一)鼻咽部:
由颅底--软腭游离缘。垂直径 5.5~6cm。
上方为颅底的蝶骨体和枕骨底部,因呈弯曲状又称穹隆。下方是软腭游离缘,吞咽时软腭与咽喉壁接触,关闭峡部,防止食物逆流入鼻。前方借后鼻孔与鼻腔相通。后方相称于第一、二颈椎。两侧于鼻甲后方1cm处各有一漏斗状开口--咽鼓管咽口,此开口的前上后处均有唇状隆起--圆枕,为咽鼓管软骨末端突起所形成。圆枕向前延伸至软腭的粘膜皱襞,称咽鼓管腭襞,内有管腭皱襞;圆枕向后下至咽侧的皱襞称咽鼓管咽壁,内有咽鼓管咽肌,圆枕后上的凹陷为咽隐窝,为鼻咽癌的好发部位,其上1cm处的颅内破裂孔,极易受累。咽鼓管咽口的下方略隆起处是提肌圆枕,内有腭帆提肌。
在鼻咽顶及后壁上堆积很多淋巴组织--咽扁桃体(增殖体、腺样体)胚胎4个月发生,6~7岁渐萎缩,10岁完全退化,婴儿时如增大可阻碍呼吸。
咽囊:于咽扁桃体的下方,中心常用囊样小凹陷,为胚胎时上皮随脊索顶端退化而形成。临床可发生囊肿和炎症。其后方有颅咽管。易混淆。
咽垂体:位于咽囊上部的粘膜深部,胚胎时参与垂体前叶的组成后,残存在此。只有囊肿或肿瘤发生时才被发现。(文献:存在率约为94%)。
(二)口咽部:
软腭水平至会厌上缘。前方借咽峡与口腔相通。
1、咽峡:为悬雍垂、舌腭弓、咽腭弓、软腭游离缘和舌背共同组成的环状狭窄部。
2、硬腭:为口腔顶的前2/3,呈穹隆状。由上颌骨的腭突和腭骨的水平板构成,无粘膜的骨结构又称骨腭。骨腭的正中骨缝称骨腭中线,其前端有切牙孔(腭前孔,有鼻腭神经和腭大动脉通过,向两侧分布于硬腭前2/3。硬腭后缘前0.5cm处,上颌第三磨牙腭侧,有腭大孔,内走腭前神经和腭大动脉,向前分布硬腭。因此,切牙孔、腭大孔和硬腭外1/3处为腭部麻醉的注射部位。
硬腭表面覆盖一层粘膜与骨膜紧密连接,称为粘骨膜,其结构坚韧,内有腭腺,但易从骨面拨离,并血运较丰富。粘膜正中的白线,称腭缝,此处粘膜无粘膜下层,该缝最前端的小切牙乳头与骨腭的切牙孔相对应。
3、软腭:约占腭部的后1/3。由粘膜、粘膜下、腭腱膜及腭肌等组成,厚约1cm,起于硬腭的后缘,后面是游离缘,正中形成悬雍垂。软腭后方因游离向后下,称为腭帆。悬雍垂两侧粘膜下降形成前、后两条弓状皱襞,前者叫舌腭弓,止于舌侧缘,内有舌腭肌;后者较大,叫咽腭肌,止于咽侧壁,两弓之间的三角形凹陷,容纳腭扁桃体。软腭部的粘膜下组织疏松,炎症、外伤或手术创伤易发生水肿。粘膜下的深处是腭腱膜和腭肌,腭腱膜占软腭的前1/3,附丽于硬腭后缘,近硬腭处较坚硬,游离缘四周较薄,腭腱膜主要由腭帆张肌的腱膜组成,构成软腭的支架。
4、腭肌位于软腭的后2/3,肌肉细小,共计5对:
(1)腭帆张肌:其作用为紧张腭帆和开大咽鼓管,起自蝶骨的角棘、翼突的舟状窝和咽鼓管的软骨板下,呈扇状下行,至翼突钩附近变肌腱绕过翼突钩后呈水平状走行至腭骨的后缘,构成腭腱膜。
(2)腭帆提肌:其作用为上提软腭与咽后壁向内运动,是参与腭咽闭和的主要肌肉。起自颈内动脉后的岩尖下部,呈圆柱状走行于咽鼓管软骨部的下方,后呈扇状肌肉分散至腭腱膜、软腭中部和悬雍垂的上方,发音时将软腭提起并向后与咽后壁接触,产生腭咽闭和,因此,此肌也是言语功能的重要肌肉。发音时,软腭两侧常有两个凹窝,即两侧腭帆提肌附着点。
(3)舌腭肌:其主要功能是使腭帆下降,紧缩咽门。上方起自腭腱膜的口腔面,止于舌根后2/3处,肌肉呈两端宽广,其中间狭窄处位于舌腭弓之下。也是吞咽的肌肉。
(4)咽腭肌:其作用是上提咽喉和向前牵引咽腭弓,使两则向中间靠拢。位于咽腭弓内,上下两端较宽阔,起于喉咽腔后壁的咽纤维膜和甲状软骨板的后缘,向内上方止于腭健膜,有一肌纤维束止于咽鼓管的软骨--咽鼓管咽肌。在吞咽动作时鼻咽腔被隔绝,同时,可协助咽喉上提。
(5)悬雍垂肌:其作用为上提悬雍垂,进食时有分流作用。起自后鼻棘和软腭和腭腱膜,止于软腭正中的游离缘。悬雍垂向后方提起,参加腭咽闭和,也参与言语功能。
五对肌肉,除腭帆张肌属三叉神经的上颌神经支配外,均属迷走神经的咽丛支配。
5、腭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1)腭的血管:硬腭的动脉主要为上颌动脉的腭大动脉。软腭的动脉来源:面动脉的分支腭升动脉、咽升动脉的咽支、腭降动脉的腭小动脉和舌动脉的舌背支。
静脉和同名动脉并行,与邻近静脉丛吻合,如翼丛、咽丛等。
(2)硬腭的淋巴管:汇入颈深上淋巴结。
(3)腭的神经:分布到硬腭粘膜的神经,主要是三叉神经的上颌神经,经蝶腭神经节,发出腭前、腭中、腭小神经。腭大神经分布于硬腭的大部,在切牙管附近,与上颌神经的鼻腭神经末梢吻合,分布于硬腭前方小部分的粘膜。腭中、腭后神经,分布到软腭和腭扁桃体,面神经的中间神经,借岩浅大神经到蝶腭神经节,换神经元后,节后神经纤维沿腭小神经到软腭,分支分布到软腭上皮、软腭内的血管和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