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五官口腔 > 文章内容

口腔出血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09-08-03 17:36浏览:

     口腔出血以牙龈出血、手术后出血和外伤性出血最为常见,除局部因素外,全身系统性疾病如血液病、糖尿病、肝肾疾病、高血压及动脉硬化,以及血管瘤、恶性肿瘤、维生素C缺乏、月经期、妊娠期或长期应用抗凝剂等,均可引起或加重上述出血。

(一)牙龈出血

【病 因】 由于软垢、结石、食物嵌塞或不良修复体等因素,而引起的牙龈炎、牙周炎或其它牙源性炎症,在局部受到刺激时易引起牙龈出血。尤其是患有系统性疾病者,更容易引起局部出血。

【诊断要点】

1.局部因素 患者一般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局部可见牙结石沉积、牙龈红肿,有时可伴有牙齿松动和较深的牙周袋,在牙龈缘或牙间隙可有明显的渗血。

2.全身因素 系统疾病引起的局部出血者,多有反复出血的病史。因此,可根据病史,结合口腔检查,不难作出诊断。但对口腔卫生状况较好而在局部有明显出血者,应注意对血压和有关血象、血液生化等进行检查,以鉴别是否因高血压及动脉硬化、肝肾疾病、糖尿病,以及血液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原因而引起的出血。

【急救原则】

1.针对病因选择有效的方法进行止血。

2.有凝血机制障碍应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处理方法】

1.局部对症治疗 ①立即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去除血凝块,寻找到出血点后,先用棉球压迫牙龈数分钟,待局部出血缓解时,用蘸有1:1000肾上腺素、1%麻黄素或其他止血剂的小棉球,直接压迫出血的牙龈缘或塞入牙间隙,也可使用止血粉、止血纸、明胶海绵、止血海绵以及中药制剂如云南白药、三七粉、马勃粉等压迫止血至少30min。必要时可结合使用牙周塞治剂止血。②局部可使用涂剂、漱口剂和含片。③对局部刺激因素如龈下结石、食物嵌塞等引起的出血,局部可进行简单地刮治,并用3%过氧化氢溶液、生理盐水冲洗,涂以1%碘甘油或碘合剂,结合局部压迫即可止血。

3.全身药物治疗 根据出血的原因,酌情使用止血药物如安络血、止血敏,凝血药物维生素K,以及抗纤溶药物6-氨基己酸等。予以口服抗生素和维生素等药物。

(二)术后出血

【病 因】

1.局部因素 拔牙或其他口腔手术及治疗后出血,多因局部损伤过大和感染因素而引起,如牙龈撕裂、牙槽骨骨折、小血管破裂以及牙槽窝残留炎性肉芽组织和异物等。

2.全身因素 全身系统疾病尤其是全身有出血倾向者,各种手术治疗后均可引起出血不止。

【诊断要点】

1.出血部位 根据拔牙或手术治疗史,结合临床检查,可明确出血的部位。

2.出血量 对手术后出血应正确估计出血量,根据临床症状和检查判断有无出血性休克。

3.出血发生时间 根据出血时间判断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出血。若出血发生在手术或拔牙后24h以内,多因局部创伤过大、炎症、异物、止血不彻底或未保护好血凝块引起,此类出血为原发性出血。而继发性出血则发生在24h以后,多由感染引起。对局部无明显的出血原因,而止血困难者,应注意有无凝血障碍等全身系统性疾病。

【急救原则】

1.确定出血性质、原因、部位和判断出血量。

2.选择有效的方法进行止血。

3.有出血性休克者应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处理方法】

1.手术后出血的局部处理 一般先行局部压迫止血,但对压迫止血无效或术后创口内不断流血、术区迅速肿大者,应及时打开创口,寻找出血点,进行结扎或缝合止血。

2.拔牙后出血的局部处理 一般先清除表面血块,再根据不同的出血原因处理。①牙龈撕裂:在局部麻醉下缝合止血,无法缝合者,可使用局部止血剂和压迫止血。②牙龈缘渗血:先用棉卷加局部止血剂压迫止血,无效时应进行缝合止血,可在局部麻醉下采用两侧牙龈的水平褥式缝合,局部加止血剂,用棉卷咬紧压迫止血30min。③牙槽窝出血:牙槽窝内填入可吸收的明胶海绵,再用棉卷压迫止血。若出血量较多,上述方法仍不能止血者,可采用缝合止血法或加碘仿纱条填塞止血,在止血后48~72h内取出纱条。若牙槽窝内有异物或炎性肉芽组织,应在局部麻醉下刮治后重新压迫止血。
3.全身药物治疗 应常规使用口服抗生素3~7d,并适当应用止痛剂和止血剂。对局部肿胀反应等症状明显者,应予以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抗生素和地塞米松等全身辅助用药。有凝血功能障碍等系统疾病者,应对症用药。

(三) 外伤性出血

【病 因】

在遭受外力打击后造成局部损伤而出血,如挫伤、裂伤等。

【诊断要点】

1.出血的部位 根据外伤史和临床检查可明确。

2.出血的性质 若出血呈喷射状,颜色鲜红,在出血端有搏动则为动脉出血;若血流缓慢或出血呈渗出状,颜色暗红则为静脉出血或毛细血管出血。

3.出血量 颌面部血运丰富,伤后出血量较多,可通过询问病史和临床检查来判断出血量。但对口腔内出血,尤其是伴有昏迷史者,应充分估计出血量,判断有无出血性休克。

4.损伤特点 ①挫伤后出血主要表现为皮下或粘膜下出血,呈紫红色的淤血改变,重者可损伤较大的血管而形成血肿,若局部肿胀范围不断增大,则表明仍有活动性出血。若血肿发生在口底、咽旁或颈部,可发生呼吸困难,甚至引起窒息。②其它外伤如裂伤创口边缘较整齐,爆炸伤边缘不规则、多伴有软组织缺损,咬伤多有齿痕,交通伤为不规则创口多合并颌面部骨折等,这些损伤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局部出血。

【急救原则】

1.确定出血性质、原因、部位和判断出血量。

2.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止血。

3.有出血性休克者应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处理方法】

1.局部治疗 ①对挫伤引起的皮下或粘膜下血肿,可进行冷敷和适当加压。若肿胀范围不断增大者,说明仍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手术探查,结扎出血的血管,并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畅。②对裂伤等出血创口的处理,一般可采用缝合和加压包扎的方法处理,但必须注意对出血的血管进行可靠的结扎。若创口不能拉拢缝合,且创口较深,出血量大,一时难以控制出血者,可采取油纱条填塞压迫止血,待创造条件后及时止血。

2.全身治疗 应用抗生素5~7d、止痛剂和止血剂2~3d。注意补充营养,及时补足血容量和抗休克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