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2-10-03 14:55浏览:
次
随着直肠癌手术“保肛运动”的兴起,近年来部分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可以“切掉肿瘤,留下肛门”,但手术中容易伤害到肛门内括约肌和神经,病人手术后往往出现肛门功能不佳:大便次数控制不了,一天到晚跑厕所,也活得很痛苦。
直肠癌发病率上升快 或与大鱼大肉饮食有关
有人称直肠癌为“生活方式脖,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饮食结构的改变,直肠癌的发病率上升得很快。
刘海鹰介绍说,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老百姓的食谱向西方国家靠拢,青菜、粗粮吃得少了,大鱼大肉、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多了,直肠癌的发病情况也向西方国家靠拢。在全球范围内,肠癌高居癌症排行榜的第三位,仅次于肺癌和胃癌。而在肠癌中,直肠癌约占三分之一。
“直肠癌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确切,趋向于认为与饮食方式有关。”刘海鹰说,人们进食的肠道纤维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帮助大便更好地排空。当肠道纤维缺乏时,大便不能顺畅排通,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导致毒素积聚、细胞病变,有可能引发直肠癌。此外,直肠癌的诱发因素还有直肠息肉恶化、直肠腺瘤恶变等。
困境手术伤肛门排便成难题
在恶性肿瘤中,直肠癌算是比较好治的,术后5年存活率有55%~75%。但留下一条命的患者却发现:由于手术伤到肛门,自己每天的大便成了大难题。
“正常的直肠有15~18厘米,医学上分为上中下三段。其中接近肛门的那段5厘米长的直肠称为低位直肠,在直肠癌里低位直肠癌是最难对付的。”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外科主任刘海鹰表示,正因为这段发生癌变的直肠靠近肛门,以前在手术时为根除肿瘤往往要将肛门也切掉。没了肛门的病人,只能每天拖着一个“便袋”生活,不仅肉体痛苦,还觉得丧失尊严。
近年来,医学界直肠癌手术的“保肛运动”呼声很高。刘海鹰介绍说,目前,对部分低位直肠癌可以做保肛手术,“但这些保肛手术效果不一,有的可以很好地保留患者的肛门功能,也有不少手术虽然保留了患者的肛门,但效果却比较差。”刘海鹰解释说,这是因为这些手术方式容易损害患者的肛门内括约肌和神经,从而损伤肛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