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硬膜外受到较轻的外伤暴力时,存在颅底骨折脑脊液漏者,因颅内压明显低于正常,使血肿变大形成亚急性硬膜外血肿。脑膜中动脉及其分支因外伤产生假性动脉瘤破裂也是亚急性硬膜外血肿形成的可能原因之一。 (二)发病机制 外伤着力点处轻微线形骨折...
手术治疗后,可能出现以下并发症: 1.多脑神经及脑干损伤 Spetiler报道46例岩骨-斜坡脑膜瘤,术后并发面瘫占30%,展神经麻痹2%,听力下降9%,偏瘫1%。另有文献报道50%有脑神经损害症状。后组脑神经麻痹可致呼吸困难等,应行气管切开。 2.术后脑脊液漏 脑脊液...
岩骨-斜坡脑膜瘤为良性肿瘤,病史较长,多在2年以上,平均为2.5~4.5年。由于肿瘤紧靠后组脑神经、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小脑半球、脑干等重要结构,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神经系统损害症状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生长方向不同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 1.头痛 头...
行腰椎穿刺测压力多有增高,脑脊液化验蛋白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1.头颅X线平片 能够帮助了解颅骨的增生或损害程度。 2.CT检查 CT和MRI是诊断该区脑膜瘤最有效的手段,在检查中均要做注药对比强化扫描,否则有误诊的可能。CT平扫上主要表现为岩骨斜坡区分叶状...
(一)治疗 岩骨-斜坡区脑膜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及激素治疗等。 1.手术治疗 岩骨-斜坡型脑膜瘤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现代诊断技术(CT、MRI、电生理检查)的提高,手术设备、手术显微镜、激光及超声吸引的应用和麻醉技术的不断提高...
岩骨斜坡脑膜瘤 (一)发病原因 暂无相关资料。 (二)发病机制 脑膜瘤可来源于脑膜的蛛网膜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多数来源于蛛网颗粒的蛛网膜细胞。脑膜瘤一般生长缓慢。肉眼观观察肿瘤多呈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质韧或硬,边界清晰。周围脑组织有受压的...
1.原发感染灶症状 多较明显,即使慢性病灶,也多有急性发作的表现。 2.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与颅内压增高症状及脑膜刺激症状并存。病人常表现为头痛、畏寒、发热、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烦躁不安、嗜睡、甚至昏迷。检查病人可有颈抵抗感,克氏征阳性,眼底可见...
腰椎穿刺可发现颅内压增高。脑脊液检查,白细胞增多,蛋白质增高,糖和氯化物稍低或正常。 1.颅脑CT扫描 典型表现为大脑凸面、颅骨内板下可见范围广泛的新月形低密度区,CT值早期一般在0~16Hu。邻近脑组织可见广泛水肿,占位效应显著,中线结构移位。累及双...
(一)治疗 不论术前、术后均应使用抗生素,在急性期即应及时手术治疗。 1.钻颅引流 因脓肿病灶广泛,可于两处钻颅,对口引流。依据病菌和脓腔情况,可选用抗生素配液冲洗,并置管引流,待脓腔闭合后,拔除引流管。 2.开颅病灶清除 多用于病灶内肉芽组织较多,...
(一)发病原因 其感染途径和原发病灶如下: 1.邻近化脓性病灶,如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尤其额窦)、颅骨骨髓炎等直接蔓延而致。 2.静脉逆行感染 面部三角区及头皮感染经入颅静脉及导静脉等逆行感染。 3.外伤或开颅术 开放性颅脑外伤和开颅术后,继发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