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神经疾病 > 文章内容

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的治疗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3-05-12 07:23浏览:

(一)治疗
针对TCIA发作形式及病因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1.偶尔发作或只发作1次 在血压不太高的情况下可长期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ASA),50~100mg/d,1次/d;双嘧达莫(潘生丁)25~50mg/次,3次/d;或噻氯匹定(噻氯吡啶)0.25g,1次/d。ASA的应用时间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多数情况下需应用2~5年,如无明显副作用出现,可延长使用时间,如有致TCIA的危险因素存在时,服用ASA的时间应更长。噻氯匹定(噻氯吡啶)服用期间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同时应服用防止血管痉挛的药物,如尼莫地平20~40mg/次,3次/d;或尼莫地平(尼莫同)30mg/次,3次/d,也可服用烟酸肌醇酯50~100mg/次,3次/d。
2.频繁发作 即在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发作的应作为神经科的急症来处理。TCIA发作频繁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近期内发生脑梗死的可能性很大,应积极治疗,防止脑梗死发生,其治疗原则是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①积极治疗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脑动脉硬化等。②抗血小板聚集:可选用双嘧达莫(潘生丁)、肠溶阿司匹林或噻氯匹定(噻氯吡啶)等。③改善脑微循环:如尼莫地平、桂利嗪(脑益嗪)等。④扩血管药物:如罂粟碱、曲克芦丁(维脑路通)都可选用。
如果脑CT扫描有微小脑梗死病灶的,应按脑梗死治疗。发作时或短暂症状发作后做脑CT扫描排除了出血,可给予抗凝治疗及针对病因治疗。
近年来,许多人都提出了运用抗凝法治疗TCIA的治疗方案,由于阻抗了血管内的凝血机制,特别是在新药不断开发的今天,抗凝法治疗TCIA的确有相当的疗效,它可以阻断、减缓血管内血栓形成的过程,而溶栓药物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了已经形成的小栓子的溶解过程,使血栓形成的基质减少或消失。TCIA发生并且反复发作的重要病因和发病机制之一是微血栓形成,应用标准肝素抗凝治疗TCIA及部分缺血性血管病已有50多年历史并取得确切疗效。抗凝治疗的具体措施是:
(1)来势凶猛者,可以立即静推肝素50mg,然后将肝素50mg混匀于5%的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中,每分钟20滴左右静滴。同时口服双香豆素,第1~2天口服5mg/kg,0.2~0.3g/d,分2~3次服用,第3天始以25~75mg/d维持,1次/d。肝素的用量以试管法凝血时间判断,应控制在正常值的2.5~3倍,试管法正常值为6~12min。口服抗凝剂以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判断,以延长到正常的250%左右的时间为完全抗凝的指标,肝素应用约48h后可停用,只用口服抗凝剂。
(2)如每天只发作几次的患者,用肝素100mg混匀于5%的葡萄糖或生理盐水1000ml中以每分钟20滴的速度静滴,3~4h后查一次凝血时间,如已达到未用肝素前凝血时间的2.5倍左右。即按此速度维持,同时口服双香豆素类抗凝剂,抗凝治疗的时间一般持续10~14天即可,改为抗血小板凝集药。抗凝疗法因其药量不易掌握,又可导致出血,故应用时要慎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标准肝素因其半衰期短,较易引起自发性出血且治疗期间需对凝血系统进行监测,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20世纪80年代开展对肝素钙(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的研究以来,认为该药具有:①分子量小,抗凝血因子Ⅹa作用较强而抗Ⅱa作用较弱,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高。②有促进纤溶作用。③增强血管内皮细胞的抗血栓作用而不干扰血管内皮细胞的其他功能。④对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影响较弱,无需连续的实验室监测。
国内顾迅对30例TCIA患者使用肝素钙(低分子肝素)治疗,并与30例传统疗法治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①肝素钙(低分子肝素)组的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93.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0%、66.67%),表明肝素钙(低分子肝素)控制TCIA显效快、疗效佳。②肝素钙(低分子肝素)组中少数(8/30)患者TCIA发作未能很快控制。其中重症者7例(23.33%),轻症者1例(3.3%),提示与病情程度有关;而对照组中多数(24/30)患者未能很快控制,重症者仅6例(20%),轻症2例(6.7%),提示与病情程度无关。此外,肝素钙(低分子肝素)组中未发现恶化者,对照组则有2例(6.7%)恶化(脑干及基底核区梗死各1例),均说明肝素钙(低分子肝素)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研究认为,TCIA时若血凝块形成于颈内动脉交叉部,可栓塞到远端循环,抗血小板药则很少有用。故当TCIA发作较频或抗血小板药物等未能终止甚至有恶化可能时,更宜尽早使用肝素钙(低分子肝素)治疗。③从实验室指标观察,肝素钙(低分子肝素)组血流变学、PAG、PT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表明肝素钙(低分子肝素)对血小板数量及功能,以及血流变学无明显影响。
(3)关于溶栓疗法,可以选用尿激酶、去纤酶(降纤酶)等治疗。
①尿激酶用量各地报道不一致,急性溶栓常用量一般报道50万~75万U的较多,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点滴。用药期间应作凝血功能的监测,以防出血。也有报道静脉给药:50万~150万U加入生理盐100~200ml,静脉滴注,2h内滴完。最初半小时可快速给予50万~100万U,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时,放慢静滴速度。动脉给药一般为50万~75万U。对严重高血压(Bp>24/14.66kPa,即180/110mmHg),消化道溃疡、活动性肺结核、出血性疾病、手术及外伤史患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