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神经疾病 > 文章内容

抗癫痫药物从哪里来?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2-05-04 09:23浏览:

癫痫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患,以脑部神经元突然、过度放电所致的突然、反复、短暂的脑神经系统功能失常。

抗癫痫药物从何而来?

1857年

癫痫的现代药物治疗起始于1857年,即溴化钾。该药虽然有一定疗效,但不良反应明显,尤其不宜久用。

1857~1937年

从1857年应用溴化物开始到1937年,主要是1912年发现巴比妥类药(如苯巴比妥)。该类药疗效较溴剂好而不良反应相对较少,逐渐取代了溴剂。但因巴比妥类药有镇静作用,且对部分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影响,随后被其他抗癫痫药物替代。然而由于该类药物价格较低,在贫困地区仍然有应用。

1937~1973年

1937年,苯妥英钠用于癫痫动物模型取得成功,1938年开始用于临床。该药的钠盐无明显镇静作用,是第一个根据动物模型研制的抗癫痫药物,可以说是抗癫痫药物的里程碑。以后又陆续开发出扑米酮(1952年)、乙琥胺(1960年)、卡马西平(1963年)等药物。

抗癫痫药物得到很大的发展,但疗效还不够高,一般应用单药治疗,癫痫控制率为40%~50%,采用联合用药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亦较高。如苯妥英钠可引起牙龈增生、共济失调和慢性中毒性脑病等。

1974~1986年

广谱抗癫痫药物丙戊酸应用于临床(1974年)开创了抗癫痫药物的新纪元。由于该药具有广谱抗癫痫作用,疗效较其他抗癫痫药物高,而且又是第一种以作用机制为基础的抗癫痫药物,不良反应比以前的几种抗癫痫药物相对轻一些。这一阶段开展了抗癫痫药物血浆浓度监测并研究了各种抗癫痫药物在患者体内的药动学,实现了药物治疗剂量的个体化,使疗效有所提高。

1987年以后

1987年以后,此前,尽管抗癫痫药物治疗逐渐完善,但仍有约20%的癫痫患者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1987年以后,国外有关学者充分运用临床药理学技术,研制出一些疗效较好而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的新型抗癫痫药物,这些药物陆续上市并被应用于临床,如奥卡西平(1999年)、氨己烯酸(1989年)、唑尼沙胺(1989年)、拉莫三嗪(1991年)、加巴喷丁(1993年)、托吡酯(1995年)、左乙拉西坦(2000年)、司替戊醇(1994年)、噻加宾(1997年)、非氨酯(1993年)等,使临床医师有了更多的选择。

虽然目前仍以抗癫痫药物治疗为主要手段,但对于药物难治性癫痫还需采取手术治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癫痫患者注意事项

1,定期门诊随访,按时吃药,不要自己增加或者减少药量。

2,或有癫痫发作,需记录发作表现、持续时间、发作停止后的行为变化、恢复知觉的时间,并记录癫痫发作的日期,就诊时告知您的主治医生。

3,外出时身上应带识别卡,以便发作昏迷时,他人能做对应的紧急处理。

4,饮食:应注意合理膳食,补充足够的营养,切忌过饥或者过饱,勿暴饮暴食。过度饥饿使血糖水平降低,而低血糖往往诱发癫痫发作,过饱后血糖水平会快速升高,体内胰岛素分泌增加,加速葡萄糖代谢,也会诱发癫痫。,

5,洗澡最后用淋浴,不要用盆浴,以免突然发作时造成溺水。厕所门应向外开,以免发作时挡住门,导致无法开启影响救援。

6,居家环境宜避免尖锐的家具,物品摆设应简单。

7,睡眠:癫痫患者一定要保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是一种常见的诱发因素。有些病人,服药后已经控制发作,但假日玩到很晚才睡觉,而且非常兴奋,常常引发癫痫发作。有条件的中午最好能午睡。

8,日常生活:应戒除烟、酒、茶;避免长时间看电视、打电脑、下棋、玩麻将等。

9,维持正常的社交生活,但一个人外出时应避免驾车或者从事登高、游泳等危险活动:一般来说像跑步、跳舞之类的活动是可以的,但运动量不宜过大,不能参加剧烈的活动。而且运动时有专人看护更好。

10,旅行对于癫痫患者来说,应随身携带有关疾病的说明和目前接受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必须带好足够的药物。保持身心轻松愉快,避免情绪不佳或压力过大。

癫痫患者服药原则

1、遵循医嘱:癫痫患者服用药物的种类和剂量等都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评估具体制定的,因此患者一定要完全遵循医生制定的方案,除非出现严重的药物副作用,患者可咨询医生后调整。

2、按时服药:癫痫患者的药物治疗中,一般建议患者按照血药浓度服用,简单来说就是2次/日服药间隔12小时,3次/日服药间隔8小时。

3、注意饭前和饭后:癫痫患者服药有的需要在饭前,有的则需要在饭后,有的则需要空腹。患者需要明确饭前一般指的是饭前0.5—1小时;饭后则不宜间隔过长时间;空腹则是指吃饭前2~4小时。

4、注意和其他药物间隔:癫痫患者服用抗癫痫药期间如果还需要服用其他药物,建议患者最好不要在短期内服用两种药物,间隔的时间一般建议2小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