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回避变应原或有效地控制变应原以及药物不能缓解特应性疾病的症状可试行过敏原免疫治疗(也称为脱敏式减敏)。即逐次增量地皮下注射变应原提取液。虽然尚无一种试验能反映临床的改善,但有一些疗效。IgG阻断(中和)抗体的滴度与所用脱敏药物剂量成比例地增高,有时,特别是病人能耐受大剂量花粉提取液时,血清IgE浓度会显著下降。淋巴细胞对抗原的反应性增殖也会降低。
查出针对马血清,肝炎抗原,DNA,变性IgG(类风湿因子)和一些真菌孢子等抗原的循环抗体,是支持Ⅲ型反应的又一证据.例如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疾病加重期间,出现对自身的未变性双螺旋DNA的抗体增高和血清补体降低.如果抗原是未知的,可测定血清总补体浓度和前几种补体成分(C1,C4或C2)的浓度,浓度降低表明经典途径补体激活,也说明正在发生Ⅲ型反应.
在变应性肺曲霉病时皮内曲霉菌抗原试验可引起IgE介导的风团红晕反应,继而出现Arthus样反应.
迄至目前,血清免疫复合物可用冷沉淀反应(利用某些复合物在冷环境中发生沉淀的性质)检测.应用精密仪器作分析性超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也可检测可溶性复合物.根据复合物能与补体成分起反应(如C1q结合试验)以及能抑制单克隆类风湿因子与IgG起反应的性质.Raji细胞试验则是根据含有补体成分的免疫复合物与细胞受体相互作用(如Raji细胞表面的C3受体)的原理建立的.此外还有一些测定方法,但上述三种最为常用.没有一个单项试验能检测所有的免疫复合物,因而这些方法在临床医学中仅限于用来监控某些疾病的活动程度.
自身免疫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效应的自然现象。除外界影响(如药物半抗原、微生物感染)外,还与机体自身的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特别是可能与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中的免疫应答基因和(或)免疫抑制基因的异常有关。故在预防方面最主要是避免接触过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