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内科疾病 > 文章内容

特殊甲减患者治疗如何对待?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2-07-26 07:30浏览:

 1、妊娠期甲减如何进行诊断和处理?

 
妊娠期甲减中,除了常见的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减,还有一种经常碰到但容易被忽略的情况—低T4血症,其临床表现为TSH正常,位于0.3~2.5mIU/L,而FT4(游离T4)低于妊娠正常参考值范围的第5个或第10个百分位点。
 
妊娠期甲减
 
妊娠期甲减的治疗首选左旋-T4(L-T4)为首选替代治疗药物,治疗目标根据最新的ATA指南建议,妊娠前3个月将TSH水平控制在0.1~2.5mIU/L;4~6个月0.2~3.0mIU/L;7~9个月0.3~3.0mIU/L。
 
药物治疗的剂量调整与甲状腺功能的监测密不可分,剂量调整以甲功为依据,监测又帮助评估治疗效果。妊娠前就确诊甲减的患者,应当调整L-T4剂量,直到TSH水平达目标范围(<2.5mIU/L)再怀孕。另外,妊娠期间L-T4剂量一般需增加30%~50%;妊娠期间诊断为甲减的患者,应当即刻进行治疗,依据妊娠特异的TSH正常范围,调整L-T4剂量。在治疗期间应当密切监测甲功,如果调整L-T4剂量,应每2-4周测定甲状腺功能,达标时间最好在妊娠8周之内,越早达标越好。TSH达标以后,可以调整为每6~8周监测一次。
 
妊娠期亚临床甲减
 
亚临床甲减会增加胎盘早剥和早产的风险,也会转变成临床甲减,虽然目前对妊娠期亚临床甲减的治疗并无一致意见,但是美国内分泌协会推荐L-T4治疗,因此对这部分患者也推荐及早治疗并监测TSH和FT4水平。
 
母体孤立性低T4血症
 
此类疾病在妊娠前半期发生率为1.3%,持续时间较长的低T4血症对胎儿神经发育可能有影响,目前对于这类患者是否治疗存在争议,需密切观察。
 
2、新生儿甲减
 
新生儿甲减的诊断
 
妊娠及分娩后小儿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较大,规律如图1所示。
 
无论是TSH还是T3和T4,在分娩时会达到脉冲峰值,产后会逐渐降低至正常水平,这一规律对于日后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一般需要对新生儿进行甲减筛查,目前最可靠的筛查方法是测定足跟血的TSH水平。
 
新生儿及儿童的TSH水平与成年人相比都偏高,因此新生儿甲减的诊断一定要慎重。当新生儿TSH测定值在20~25mU/L这一范围内时,需要进一步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T3、T4的水平来确定是否存在临床甲减。新生儿1~4周期间,TSH>10mU/L,T4<65ug/dl,常提示可能存在甲减。
 
在诊断过程中需注意的是,标本的采集应当在产后3-5天内进行。采血过早,受到新生儿TSH脉冲分泌的影响,易出现假阳性;筛查过晚则延误启动治疗的时间,影响治疗效果。
 
新生儿甲减的治疗
 
新生儿甲减的治疗原则有二,一是尽早治疗,二是足量治疗。
 
在早期诊断的基础上,甲状腺激素治疗启动得越早,其后遗症越小,因此必须在产后4~6周内进行,治疗药物选择L-T4,使血清T4水平尽快达到正常范围。随访研究发现,如果在45天内启动治疗,患儿5~7岁时的智商与正常儿童相同,延迟治疗将会影响患者的神经智力发育。
 
新生儿随着年龄的增加,治疗剂量逐渐减小,具体剂量选择见表2。
 
治疗后监测
 
新生儿甲减的治疗与检测,一般不把血清TSH值作为治疗目标值,因为新生儿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不够完善,其调整需要很长时间,因此将FT4作为监测指标。为保证治疗的确切性,达到目标后要再测定FT4,使FT4维持在正常值的上1/3范围(FT4正常值见表1)。
 
1岁以内的新生儿,TSH和FT4的监测频率为每1~2个月复查一次;1~3岁的儿童,每3~6个月复查一次;三岁以后,每6~12个月复查,直到患者生长停止。
 
暂时性甲减和终身性甲减鉴别
 
新生儿的甲减有暂时性和终身性之分,两者的替代治疗均要坚持服药到3岁左右,不能停药。在这之后,暂时性甲减根据甲状腺功能情况可以停药,而终身性甲减需要终身替代治疗。
 
鉴别两者的方法,一般是在3岁左右试停药或减药2周,密切观察甲功的变化,终身性甲减停药后T3、T4降低,TSH升高幅度明显增大,而暂时性甲减停药后T3、T4轻度降低,TSH在3周时升高到峰值,4~6周后T3、T4、TSH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