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儿科疾病 > 文章内容

宝宝服药的注意事项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2-03-25 11:28浏览:

麻疹预防针
 
宝宝8个月时应到所属地段医院保健科、街道保健站、农村卫生院注射麻疹预防针。
 
麻疹是一种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发病时可有高烧、眼结膜充血、流泪、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3-5天后,全身出现皮疹,出麻疹的宝宝全身抵抗力降低,这时若护理不好或环境卫生不良,很容易发生合并症。最多见的是麻疹合并肺炎、喉炎、脑炎或心肌损害,严重者可以死亡。得过麻疹的人可以终身免疫。
 
注射麻疹预防针的目的是提高宝宝血中抗麻疹病毒的抗体水平,使之对麻疹产生免疫力,避免发病。个别情况即使发病也很轻微,不至于危及生命。
 
宝宝服药的注意事项
 
宝宝所使用的药物都须慎重选择,必须对症施药并用对剂量。最好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1.镇静催眠药
 
如鲁米那、安定、冬眠灵、水合氯醛等,服后有精神萎靡、头晕、乏力等后遗症,久用可成瘾,过量可引起中毒,部分可出现胃肠道症状、皮疹等变态反应。水合氯醛对胃黏膜有刺激,胃溃疡、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忌用。
 
氯丙嗪注射给药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注射后应平卧半小时。此药需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或注射。
 
2.镇痛药
 
吗啡、可卡因、杜冷丁、颅通定等,服后有眩晕、恶心、呕吐、无力、多汗、呼吸抑制,连续反复应用可成瘾,过量致急性中毒。因此,剂量要准确,镇定后停药,不要长期使用。具体情况,请遵医嘱。
 
3.解热镇痛药
 
阿斯匹林、APC、复方氨基比林、非那西汀、扑热息痛、消炎痛、保泰松等,有胃肠道刺激症状(胃痛、胃出血),变态反应症状(皮疹、药热),粒细胞减少,降低凝血机能,引起出血。因此,应饭后服用,或同服氢氧化铝凝胶,多饮水,出汗后换衣服,胃溃疡者忌用,长期服用者,定期查血相。
 
4.消化系统药
 
胃蛋白酶合剂用吸管服。乳酶生不宜与抗生素、活性炭合用。碳酸氢钠久服可引起溃疡穿孔,继发性胃酸增多,过量致碱中毒,忌与酸性药物如胃蛋白酶配伍。氢氧化铝凝胶服前摇匀,否则易致便秘。解痉药如阿托品、颠茄、普鲁苯辛可引起口干、视力模糊、颜面潮红、皮肤干燥、、便秘、心悸、肠及幽门梗阻,青光眼者不宜使用。导泻药如硫酸镁、果导,大剂量服用可致脱水,肠出血者禁用。止泻药如鞣酸蛋白、次碳酸秘长期大量用可致便秘。
 
5.呼吸系统药
 
如止咳糖浆、氯化铵、咳必清、可待因,可引起恶心、呕吐、胃部不适、口干、头晕、嗜睡,偶有过敏。氯化铵、必咳平禁用于溃疡病患者,痰多者不宜用可待因、咳必清。平喘药如氨茶碱、舒喘灵可致恶心、呕吐、失眠、不安、头晕、心悸、口干、食欲不振、头痛、手指震颤等。氨茶碱剂量要准确,以防中毒,舒喘灵久用可产生耐药性。
 
6.血液系统药
 
硫酸亚铁,有胃肠道刺激症状,饭后服可减轻。服铁剂可使大便变黑色,长期服用可致慢性中毒,宝宝误食l克以上,可致急性中毒,忌与茶、奶同服,溃疡病慎用。
 
7.抗过敏药
 
常用的有异丙嗪、苯海拉明、扑尔敏等可引起头晕、嗜睡、口干、恶心等,肌注可引起局部头痛,静注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静注后平卧半小时,不要突然抱起或有猛烈动作。钙剂如葡萄糖酸钙、氯化钙等静注时漏出血管外有强烈刺激性,正在用洋地黄类药及用药后1周病人忌用。
 
8.激素类药
 
如强的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多,在医生的严格控制下用药,剂量准确,长期大量应用者,不可突然停药,避免漏服,应逐渐减量,缓慢停药。
 
不良反应有水钠潴留(水肿、少尿)、低血钾、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脂肪堆积、向心性肥胖(水牛背、满月脸)、肝肿大,扩大感染灶,加重溃疡,易激动、兴奋、失眠。
 
9.生物制剂
 
丙球、转移因子、白蛋白等,一般易分解失效,应放冰箱保存,用黑纸包裹,避光,以免引起变态反应。
 
10.磺胺类
 
如百炎净,有变态反应(药热、皮疹、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肾功能损害(血尿、结晶尿、尿闭),服等量碳酸氢钠,大量饮水。有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的要饭后服。服用此类药时,要嘱患儿多饮水,饭后服药。
 
11.抗生素类
 
抗生素类药根据感染病菌性质不同,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不同的抗生素,注意控制剂量,勿乱用,以免形成耐药性。
 
12.抗病毒药
 
阿糖胞苷,用后可有消化道症状,骨髓抑制,大剂量免疫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