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要有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多数患儿经采用中西药治疗后,可取得良好的效果,部分患儿虽经反复发作仍可痊愈,但有些则可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在治疗中需注意下述情况:
(1)饮食。浮肿时要淡食,严格限制食盐的摄入量,不肿时可食少量盐分,以防体内盐分过低。
(2)休息与预防感染。浮肿时需休息,平时防止过分疲劳,多进行户外活动,尽量避免与感冒或其他传染病患者接触,注意清洁卫生,预防各种感染。如已发生感染,必须及时积极控制。
(3)药物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其近期疗效较好,但停药后常易复发,近年来常同时加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等),除可加强激素疗效外,尚有防止复发的作用,但均有一定副作用。中药有扶正、巩固疗效及减轻上述药物副作用的功能,一般常于病初加用清热解毒、健脾利水药,在应用免疫抑制剂时,常可加用补气补血药,当病情缓解时,可交替应用参苓白术散、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金匮肾气丸、麦味地黄丸等中成药,以巩固疗效。
婴幼儿遗尿症的治疗方法
正常情况下10~18个月的婴幼儿即可开始训练自觉地控制排尿,但有些幼儿到2~2.5岁时夜间仍有无意识的排尿,这是一种生理现象。但如在3岁以后白天不能控制排尿或不能从睡觉中醒来而自觉地排尿,称原发性遗尿症或夜尿症。有些小儿在2~3岁时已能控制排尿,至4~5岁以后又出现夜间遗尿,则称继发性遗尿症。此症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偶可延长到12~18岁。
绝大部分小儿遗尿是功能性的,是由于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的功能失调所致。引起功能性遗尿的常见原因是精神因素,如突然受惊,过度疲劳,骤换新环境,失去父母照顾及不正确的教养习惯等。遗尿大多见于易兴奋、胆小、被动、过于敏感或睡眠过熟的儿童。个别病儿有家庭性倾向。少数患儿是由于器质性病变所致,如蛲虫病、脊柱裂(隐性或伴有脊髓膨出)、脊髓炎、脊髓损伤、癫痫、大脑发育不全以及膀胱容积较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