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1-09-06 07:38浏览:
次
痔疮是一种位于肛门部位的常见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在我国,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素有“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的说法。痔疮作为最常见的肛肠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便血、脱出、疼痛等相关症状,由于痔疮处于不起眼的肛管直肠部位,多数患者对痔疮并不在意,认为治疗不治疗对自身健康不存在影响。
正是这种“放纵”的心态,才使痔疮反复折腾多年,导致痔疮不但没有好转,还导致轻度痔疮拖延成重度。对痔疮常识稍微了解的人都知道,痔疮在病情程度上存在分期,发展到最为严重的阶段会导致痔核嵌顿、坏死,甚至感染。
痔疮“拖”不起 当心并发症来袭
按照人体机能正常运作,只要进食基本上都会出现排便的行为,排便时痔疮的相关症状也会显而易见。临床上不少痔疮患者抱怨,早期没有发现病情,导致就诊不及时,其实并非如此。患者要是排便,多会发现便血、脱出、疼痛等相关症状,只是因患者对痔疮的危害了解不多,仅当成简单的上火,或是明知道是痔疮也不以为然,最终导致痔疮越拖越重。
临床上常见的肛肠疾病多达上百种,痔疮仅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各种肛肠病之间还存在紧密的联系,在门诊有些老痔疮患者到医院就诊时,检查结果发现,疾病的种类“新增”了。
据了解,痔疮引起的肛裂、肠息肉、肛瘘、肛乳头瘤等并发症在患者中比较常见,有些并发症恶变率较高,患者由于难以区分疾病种类,往往在病情恶变后才后知后觉。由此可见,痔疮虽不是危及患者生命的重症,但是长期拖延,还是会酿成大祸。因此尽早治疗、通过检查监测病情的发展均比较关键。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痔是肛管粘膜下层不连续增厚的肛垫,是正常解剖的一部分,只有当肛垫发生病理性肥大、移位,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团块并出现出血、脱垂、疼痛时才称为痔(痔病)。介绍,预防痔疮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锻炼
经常参加多种体育活动能够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对于痔疮有一定预防作用。排便时有意识地向上收缩肛门,锻炼肛门括约肌,改善痔静脉回流,也有预防效果。
2、预防便秘
正常人每日大便1-2 次,因习惯不同,排便的时间不同。正常大便是成形软便,排便时无排便困难,便后轻松舒适。如果大便秘结坚硬,不仅排便困难,而且由于粪便堆积肠腔,肛门直肠压力增高,痔静脉回流障碍,形成痔疮。
防止大便秘结有以下几点:
①合理调配饮食,多饮水。饮水可使肠腔内保持足够的水分,使大便软化,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发生便秘。多食蔬菜、水果、豆类等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较多的饮食,尤其是地瓜(也称红薯),少用含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姜等。
②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健康人直肠内通常没有粪便,晨起早餐后产生的胃、结肠反射,结肠可产生强烈的“集团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直肠内粪便蓄积到一定量,便产生便意。养成每天早晨定时排便的习惯,对于预防痔疮非常重要。
③选择正确治疗便秘的方法。对于一般便秘,合理调配饮食,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可以加以纠正。对于顽固性便秘或由于某种疾病引起的便秘,应尽早到医院诊治。长期服用泻药特别是含有蒽醌类的药物如大黄、番泻叶、果导片等,可导致直肠粘膜充血、胃肠功能紊乱、结肠黑变病、肠道神经系统损伤等。长期灌肠则直肠黏膜感觉和排便反射迟钝,加重便秘。
3、保持肛门周围清洁
肛门、直肠是贮存和排泄粪便的地方,粪便中含有许多细菌,肛门周围很容易受到这些细菌的污染,诱发肛门周围汗腺、皮脂腺感染,而生疮疖、脓肿。女性阴道与肛门相邻,阴道分泌物较多,可刺激肛门皮肤,诱发痔疮。因此,经常保持肛门周围的清洁,便后坐浴,勤换内裤,有预防痔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