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科室 > 文章内容

三种对痔疮的错误认识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9-11-13 20:54浏览: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但有“痔”者可就难受了,便血、疼痛、脱出、瘙痒等令人难以忍受的症状,即使手术治疗,仍是个漫长又令人感到痛苦的过程。国内外多项流行病学调查指出:在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有56.7%的人患有混合痔,随着年龄段的增长,这一数据也逐步升高,50岁以上的人群中混合痔的发病率高达95%,男、女没有太大差异。
 
误区一
 
痔疮是小病:痔疮的发生与饮食因素和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有人喜欢饮酒、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结果上头舒服,下头遭殃。若排便久蹲、边排便边看书,或久站耗伤气血,如教师等久站的职业也易患痔疮;久坐积压肛门,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可引起血栓性外痔。痔疮还可能遗传,父母如患痔疮,下一代也很可能患此病。痔疮早期是小病,此时症状不明显,可治可不治。但如果出血不止,就必须治疗。您要是对痔疮麻痹大意或不好意思而延误病情,久之可造成贫血甚至失血性休克。有的病人一直未注意痔疮导致的喷射性出血,等见血后晕倒在厕所内。有的病人反复出血达半年,面色苍白,全身乏力,严重贫血。还有的发生嵌顿痔核,感染坏死。一般来说,没症状可以暂时观察,保持局部卫生即可。如出现排便后擦不净,肛门潮湿疼痛等症状就需治疗。
 
误区二
 
手术治疗比较彻底:手术治疗比较彻底,但与手术方式选择和操作者水平有关。痔疮手术一般适应于二、三期内痔或环状混合痔、结缔组织性外痔。痔疮早期使用保守疗法有效,比如坐浴、栓剂塞人、白服药物、理疗等。短期疗效可以,但容易反复发作。平时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少吃油腻和刺激性的食物,不要经常喝酒,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不要在上厕所长时间看书或玩手机等。痔疮治疗的目的是消除症状,如果病人出血或疼痛,那么就需要治疗。如果没有太多症状,只是肛门中有一个小包,这种情况是可以不治疗的,不必大惊小怪,对身体不会造成大的影响。通过手术,把发病部位的痔疮切除,但不代表大功告成,因为邻近部位还有可能再次长出痔疮。对于痔疮的治疗,除了早期保守治疗外,在某些情况下也可采用器械治疗,如钳夹、电烧、射频、注射、吻合器等。
 
误区三
 
乐观者和悲观者的痔疮观,有些人一看自己大便带血,就凭有限的医学知识判断得了痔疮。他们认为痔疮要不了人命,从不把它当回事。这部分人属于乐观主义者,结局往往是耽误病情。他们总是把所有肛门不适、肛门疾病当成痔疮,而这种观点可能会掩盖其他更严重的病情,如肠癌。其实仅就大便带血这一症状而言,数种疾病都可能有此症状。如排便规律改变、大便下血且带有黏液,往往是直肠癌的早期症状;大便混有鲜血,多是息肉;肛门部位疼痛下血、血色鲜红,可能是肛裂;大便带有黏液,便血色暗,肛内有下坠感,多是肠炎或肠癌。还有一部分人是悲观主义者,他们虽然被明确诊断为痔疮,但忧心忡忡地认为痔疮会癌变。痔疮一般不会癌变,据报道癌变率很低,只有千分之几。肛门部位的疾病如瘘管、肛裂、直肠息肉等,长期不愈可发生癌变。相比而言,肛门溃疡性结肠炎、多发性结直肠息肉癌变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