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方剂 > 文章内容

丹参一味,功同四物!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1-05-10 07:17浏览:

丹参是一味药性平和,作用广泛,疗效显著的活血祛瘀药。经数十年应用,深深体会到丹参确为活血良药,祛瘀佳品。

1、活血化瘀疗诸疾,上下虚实皆可用

一、治疗上部疾病

突发性耳聋,因肝肾不足,血行不畅,耳窍失聪,经中西药物治疗,久治难瘥者,立丹磁耳聪汤(知柏地黄汤加丹参、磁石、蝉蜕、川牛膝)临证用之屡验。

治肝热上犯之耳热怪症,则以丹参与磁石、菊花、夏枯草、生地、龙胆草、川牛膝等为伍,清肝火,利瘀滞,通窍络,临证用之,其效甚佳。

治疗高血压者,多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选配丹参、磁石,效果卓著。动物实验表明:丹参有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作用。

肺气不宣,血行不畅之咳嗽,常用丹参配杏仁、桔梗、川贝母等,活血宜肺,降气止咳。

二、治疗下部疾病

丹参通血脉,活血通痹,苦降下行,故对下部经脉久病用之尤验。

如治下肢关节风湿痹痛,常以丹参配川续断、独活、川牛膝、桑寄生之属;

若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者,则丹参配银花藤、苍术、川牛膝、黄柏、赤芍、丹皮、松节等;

治下肢脉管炎常以丹参配当归、鸡血藤、玄参、生甘草、银花、桂枝、穿山甲等;

月经不调、经闭或产后血瘀腹痛者,丹参配当归、香附、益母草之类或丹参一味为末,白酒送服,皆有验效。

此正如《大明本草》曰:丹参“通利关脉……骨节疼痛,四肢不遂,……调妇人经脉不匀”。

治疗肝肾郁(瘀)热之阳痿、早泄之症,则以生地、熟地、知母、川牛膝、黄柏、莲须、阳起石、山萸肉、郁金、羌活、白芍等,名曰固精启阳汤,疗效明显。

三、治疗虚证

久病正虚,血运无力,久虚多瘀。丹参祛瘀生新,行而不破,前人有丹参一味,功同四物之说。《本草纲目》谓之“养血”。

用之治疗虚证眩晕,本杞菊地黄汤之意,创益肾定眩汤(杞菊地黄汤加丹参、磁石、川芎、天麻),对头晕,腰脊酸软,舌黯淡,脉沉细而涩等肾虚挟瘀者甚效;

对血虚心悸失眠者,又常以丹参配炒枣仁、当归、生地、五味子等治之,此即《大明本草》所谓:“养神定志”之意也。

治气血大虚,肾气亏耗,瘀血不行之虚劳证,又惯以丹参配炙黄芪、当归、首乌、巴戟天之属取效。

四、治疗实证

无论六淫七情,伤及机体,日久终可导致气血不畅,从而发生气滞血瘀之证。丹参活血行瘀,化滞消积,临床用于实证治疗也多有效验。

如肝胃气痛者,常以丹参配檀香、砂仁、郁金取效,此乃气机郁滞,血行不畅,故理气活血,相得益彰。

以丹参、茜草根、鸡血藤、紫草、红枣为伍,治疗过敏性紫癜屡效,此即丹参能“破宿血,生新血”,使离经之血归经是也。

据报道:动物实验丹参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降低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使血浆酶原时间延长等,进一步佐证了其功效。

对于狂证,我们认为病机多火、多瘀、多痰。在辨证遣方基础上配以大量丹参取效。动物实验证明:丹参具有抑制环腺磷酸二酯酶的活力,对大脑皮层起抑制作用。

对经闭、水肿者又常以五苓散配丹参、琥珀、益母草等收功。

2、益心安神除虚热,止怔定悸养心血

丹参味苦性寒,入血归心,能清心火,除血热,安神志,定悸烦,故临证用之得当则病瘥迅捷。

如血虚心悸失眠者,常用丹参与柏子仁、当归、生地、五味子、炒枣仁等相伍。

而心悸怔忡,属心气不足,气虚血瘀者,常以补阳还五汤加丹参、炙甘草、桂枝等治之。

胸阳不振者,宗栝楼薤白汤意,创宽胸通痹汤(丹参、栝楼、薤白、檀香、降香、桂枝、鹿寿草、山楂、田三七、赤芍)。

气阴两虚者,宗生脉散意,创益脉通痹汤(丹参、太子参、麦冬、五味子、栝楼、炙甘草、炒枣仁、降香、山楂、鹿寿草)。

治胸闷胸痛、失眠惊悸、脉律不齐等症,宗炙甘草汤之意,创四参养心汤(丹参、西洋参、苦参、玄参、炒枣仁、麦冬、炙甘草、桂枝、山楂、鹿寿草)。

临床运用皆获良效,对长期服其他方药治疗无效者,予以辨证处方,也可使心电图等检查较快好转或复常。

细细推敲,无论胸阳不振或气阴两虚等,皆可致血行不畅瘀血阻滞而病,故宗“不通则痛”之理,运用丹参寓化瘀于辨证方药之中,可增其效应。

《本草纲目》曰:“活血,通心包络,……去心腹痼疾结气”。《滇南本草》曰:“补心定志,安神宁志,治健忘、怔忡、惊悸、不寐”。可见丹参之功不少也。

3、祛瘀生新通经脉,危笃痼疾显奇功

丹参活血化瘀,通利窍络,调和气血,故临床对危笃痼疾合理用之,则功效倍增。

如治中风,宗王清任补阳还五汤之意,创通脉舒络注射液(主要成分:黄芪、丹参、川芎等)。

中风(脑肿瘤、脑积水等)属颅脑水瘀证者,宗王清任通窍活血汤之意,创脑窍通口服液(主要成分:丹参、桃仁、麝香、白茅根等);

治中风先兆、预防中风发作,创清脑通络片(主要成分:桃仁、丹参等)。其动物实验和临床治疗效卓著,目前为止均未发现其毒副作用。

治疗昏迷闭证病人,属热闭者,可以安宫牛黄丸与丹参同煎灌服或鼻饲;寒闭者,苏合香丸与丹参同煎灌服或鼻饲;而无论寒热闭证,皆常以丹参注射液兑入葡萄糖液中静滴。

脱证者,常以参附汤加丹参以煎服或丹参注射液兑入葡萄糖液中静滴;

而昏迷凡属痰湿郁闭者,又皆配以蒲金丹注射液(石菖蒲、郁金、丹参)肌注,每日2~4ml,同时可用丹参注射液4~20ml兑入500ml葡萄糖中静滴,临床应用常可使病人症状减轻或转危为安。

实践证明丹参之功,在借其活血通络达四末,去瘀生新利窍闭。

对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风常常同时运用丹参以活血化瘀而均能获效,其理何在?

药理研究证明,丹参可抑制凝血功能和增强纤溶活力,但据中医理论“宜行血,不宜止血”和“消瘀止血”,丹参改善微循环血流和增加毛细血管网,致使出血部位血管压力下降,可解释其止血作用。

因此,活血化瘀对出血性中风有其特殊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效果,此乃知常达变,用药之妙也。

对癫痫的治疗,则常以丹参配石菖蒲、远志、云茯苓、僵蚕、南星之属治之;

气血逆乱之夜游症,则常以丹参配郁金、云茯苓、当归、石菖蒲、赤芍、夜交藤等治之;

肝肾阴虚阳亢,痰瘀深伏血络之惊叫证,又以丹参配龙齿、川牛膝、琥珀、女贞子、丹皮、羚羊角粉等。

且对此等疑难怪症又皆在辨证口服汤药时另配丹参注射液4ml/d肌注,临床则常使长期治疗无效者病情转佳。

总之,怪病多瘀,久病挟瘀,此乃治疑难杂病之要也。正如《本草求真》所言:“丹参……总皆由其瘀去,以见病无不除。”

4、清肝利胆畅郁滞,癥瘕臌胀效堪尝

癥瘕积聚臌胀诸证,初多由肝胆湿热,肝失疏泄,气机不利或脾虚湿阻,致肝脾失调,肝、脾、肾三脏功能障碍,久而导致气滞、血瘀、水停,积于腹中形成癥瘕积聚臌胀之证。

而丹参归心肝经入血分,善行血中气滞,祛瘀行水,活络消肿,故可常用之。

如乙型肝炎属肝肾阴虚者,以一贯煎加味则必配丹参;黄疸各期,辨证用药也每配丹参;

臌胀水湿瘀阻者,又常以丹参、柴胡、当归、鳖甲、牡蛎、鸡内金、大腹皮、云茯苓、三棱、莪术等相伍;

胆结石者,则丹参配大黄、鸡内金、柴胡、枳实、金钱草等,临床对改善肝功能、软化肝脾、缩小肿块、化瘀排石等皆疗效可靠;

而丹参的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降低谷丙转氨酶,保护受损的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抗纤维化等作用。此正乃《本经》所曰之:丹参祛“寒热积聚,破症除瘕”也。

5、化瘀利湿达三焦,阴水阳水咸可消

丹参通血脉,利水道,消水肿,故可治水停血瘀之水肿。动物实验证明,丹参有改善肾功能,降低氮质血症和消肿增加尿量作用。

水肿(阴水)下肢及全身浮肿,腰酸乏力属肾虚血瘀者(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用益肾化瘀利水汤(五苓散加丹参、黄芪、桑寄生、益母草、川牛膝、山楂、白茅根、通草等);

下肢浮肿,困倦乏力,脘腹胀闷疼痛,舌瘀暗,脉结代等心阳虚弱,水湿血瘀所致者,常用真武汤合丹参、桃仁、黄芪、葶苈子、白茅根;

肾阳不足者投以金匮肾气汤加丹参、白茅根、杜仲等;气滞水停者以柴胡疏肝散合五苓散加丹参等;

阳水面目浮肿(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属风邪遏肺,三焦气机不利者,越婢加术汤加丹参、云茯苓、车前子、连翘等;

属肺气虚寒,水道不利者苓甘五味姜辛汤加丹参等皆可增强疗效。

临床上只要辨证准确,丹参运用合理,常可有利于消除尿中化验之异常。

人体水液的运行,赖肺气之通调,脾气之转输,肾气之蒸腾。若外邪侵袭或脏腑功能失调,或脏气亏虚,皆可使三焦决渎失职,水道不利,外溢肌肤,水肿乃成。

水血同源,《血证论》曰:“水与血相互倚伏……互相维系”。故水停血瘀相互影响,因而不论阴水阳水、水瘀存其理同矣,唯轻重缓急侧重有别也,即所谓:“血不利则为水……水阻则血不行”矣。

6、凉血解毒肿痛,痈毒疮疥皆可用

丹参尚有消肿止痛,凉血解毒,排脓生肌之功。

如丹参配连翘、花粉、蒲公英、栝楼等药消乳痈;配银花、连翘、乳香、没药等治痈疮毒;

急性腹痛(急性阑尾炎等)以大黄牡丹汤加丹参、红藤等药效果甚好;

慢性阑尾炎又常以丹参配柴胡、云茯苓、黄连、木香、延胡索、香附、蒲公英、神曲等;

由于丹参还具有凉血解毒之性,故用绿豆甘草解毒汤(绿豆、甘草,连翘、石斛、丹参、大黄、白茅根),临证治疗多种中毒每可获效。

对湿热毒瘀阴痒带下者(如尖锐湿疣、宫颈糜烂等),常以丹参配黄柏、苦参、生甘草、苍术、白术、淮山药、土茯苓、地肤子、野菊花、白果等内服外洗,疗效明显。

湿热瘀毒热痢者又常以白头翁汤加丹参,兼高热神昏者另配安宫牛黄丸合丹参煎服,皆可使疗效提高,疗程缩短;

对湿热疥疮则以丹参、苦参、蛇床子等煎水熏洗患处。

《大明本草》有:丹参治“恶疮痈癖、瘿赘肿毒、丹毒,排脓上痛,生肌长肉”之说。

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丹参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有强力的抑制作用,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药无贵贱尊卑之分,而皆贵在应用之法。

丹参性寒味苦,具活血祛瘀,活络通痹,推陈生新,行而不破,达脏腑百骸,安神除烦,解毒凉血,消肿止痛,排脓生肌,且治痈疮。若能辨证用药,恰的剂量,妙用丹参,则疗效必佳。

然丹参性寒而凉散,凡大便溏泄或血瘀夹寒者,用时宜慎。且剂量虽可大一些,常用15~30g,然一般也宜从小量开始,不可骤用大剂攻散,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