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方剂 > 文章内容

膏方常用中药选介---补气类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1-03-15 07:24浏览:

膏方为治疗慢性病虚症和虚实夹杂症的最佳剂型,所以制订膏方当以辨证论治为原则,选方用药也颇为灵活,但也并非毫无规律可循。如补气常用人参、党参、黄芪;养血常用当归、阿胶、首乌;益阴常用沙参、麦冬、女贞子;壮阳常用鹿茸、淫羊藿、巴戟天;活血常用丹参、赤芍、桃仁;行气常用柴胡、木香、枳壳;运脾常用苍术、白术、陈皮等。此外,膏方之要,尚在于其形,若盲目追求质轻气薄之品,只恐难以成膏,故而对于质润、滋腻、胶质之品当有所任用。本章介绍膏方中常用的中药和胶剂,供制订膏方时参考。

人参

性味甘微苦、沮。

归经入脾、肺二经。

功效大补元气,益血生津,宁神益智。

主治肺虚喘促,脾虚泄泻,胃虚呕吐,久病气虚,崩漏暴脱,惊悸,消渴,以及小儿慢惊,痘疮虚陷等症。

文献摘录《神农本草经》曰:人参气味甘微寒。无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不老。

按语古圣用参之旨,原为扶助生生之气而设,一切虚症弱症服之能大补真元。人参分两大类别。白参类,档次由高到低,有野山参、移山参、生晒参;红参类则有高丽参、别直参、石柱参。白参性平,红参性温,宜量体质之阴阳偏胜使用。高档的野山参、高丽参属名贵补品,价格昂贵,常用于危重急症,或久病不复,元气大损者。《本经》所谓“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即指此。而“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只需次一档即可,几宜久服。服参时忌食萝卜、浓茶。凡感冒发热、消化不良、舌苔厚、肝火偏旺之实症者,人参不相宜。

党参

性味甘平。

归经入肺、脾二经。

功效补中益气,生津止渴

主治脾虚食胀,肢倦乏力,肺虚咳嗽,烦渴等症,功与人参相近而偏补中。

文献摘录《本草从新》曰:党参甘平,主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弱,用为调补,甚为平妥。

按语党参为调补中气之良品,常在处方中代替人参,价格较便宜,用于脾胃虚弱及气血两亏之症,实有扶止祛邪之功,融祛病、强身于一体,产于山西五台山名台党参,是党参中上品。

西洋参

性味苦寒微甘。

归经入肺、胃二经。

功效补肺阴,清火生津液。

主治久咳肺痿,虚热烦倦,口渴少津,胃火牙痛。

文献摘录《本草从新》曰:西洋参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

按语本品味苦微甘,性凉,功能上润肺液,中养胃津,下滋肾精。凡老人阴虚血热、虚阳牙痛、津少咽燥等症,用之确有殊效。

黄芪

性味甘温。

归经入肺、脾二经。

功效补气固表,利尿托疮。

主治表虚自汗,脾虚泄泻,阳虚血脱,及水肿血痹,痈疽等症。

文献摘录《本草别录》曰:黄芪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

按语黄芪味甘气温,为补气要药,既能实卫固表,又可温气举陷。老年人常表现之表虚自汗,用之可以实卫敛汗;气血不足神疲体倦,用之可补虚益损;脾胃虚弱食少泄泻,可以温中止泻;阳气不运,水肿溲闭,可以运阳利水;痈疽久疗不愈,可以托毒排脓;中风偏枯手足不遂,可以通气活血,应用广泛。

白术(苍术)

性味甘苦微温。

归经入脾、胃二经。

功效健脾,和中,燥湿,化痰利水,止汗安胎。

主治脾虚胀满,胸膈烦闷,泄泻,水肿,痰饮,自汗,胎气不安等症。

文献摘录《神农本草经》曰:白术气味甘温,无毒,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疽,止汗除热,消食。

按语术赞云:味重金浆,芳逾玉液。实补脾健脾运脾之正药。产浙江台州燕山者多脂,得土气最厚,味甘而香,能外御百邪,常作贡品,又名贡术;产於潜者亦佳,名於术,补脾健胃兼有益气之功;冬月采者少燥烈之气名冬术,用以调摄病后诸虚,无劫阴之弊。出茅山有朱砂点者名茅术,一名赤术、苍术。苍术气味辛烈,运脾除湿,于滋补药中加此一味,则补而不滞。在冬令滋补之膏方中,我们常于诸多腻补之品中加入苍白术等运脾醒胃之品,则可增进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薯蓣

性味甘平。

归经入脾、胃、肺、肾四经。

功效健脾胃,补肺肾。

主治泄泻久痢,消渴,虚劳咳嗽,遗精,带下,小便频数等症。

文献摘录《神农本草经》曰:薯蓣气味甘平,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久服耳目聪明。

按语此药因唐代宗名豫,与蓣同音,避讳而改名山药。在补剂中应用甚广,为理虚之要品,补而不滞,温而不热,补脾气而益胃阴,土厚生金,金生丽水,水旺木涵,木育则少火,频频而生,故善疗诸虚百损。其藤上所结子名零余子,性甘温,功用强于薯蓣,益肾强腰脚,补虚损,食之不饥。

甘草

性味甘平(炙后微温)。

归经通行十二经。

功效补脾胃,润肺,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清火宜生用,温中宜炙用。

主治炙用治脾虚便泄,胃虚口渴,肺虚咳嗽;生用治咽痛,痈疽肿毒,小儿胎毒等症。

文献摘录《神农本草经》曰:甘草气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肿、解毒。

按语本品色黄味甘,为脾脏之正药。善解百毒,缓调中。同热药用则缓其热,同寒药用则缓其寒,补能守里,泻而不骤。惟中满者不相宜。

大枣

性味甘温。

归经入脾、胃二经。

功效补脾益气,养胃生津,调和营卫,和解百药。

主治脾虚便泄,痢疾,营卫不和等症。

文献摘录《神农本草经》曰:大枣味甘平,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按语《内经》云枣为脾果,脾病宜食,其性不寒不滞、不温不燥,调摄营卫,安内攘外,实有殊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