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方剂 > 文章内容

一遇冷风就头痛 有一个专门为此而设的方子

作者:来源:悦读中医发布时间:2019-07-19 20:27浏览:

 有一种头痛,遇风易发,日久不愈,有没有一个专门解决此种头痛的方子呢?答案是肯定的,翻一翻《医宗金鉴》,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方子——芎芷石膏汤。这个方子治头痛很有效,一起来看看吧。
头痛是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根据“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巅高之上,唯风可到”,从《内经》始称本病为“脑风”“首风”,《素问·五脏生成》提出“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的病机。张仲景在《伤寒论》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篇章中较详细地论述了外感头痛病的辨证论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对内伤头痛有较充分的认识:“有气血食厥而疼者,有五脏气郁厥而疼者。”《东垣十书》指出外感与内伤均可引起头痛,据病因和症状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还补充了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从而为头痛分经用药创造了条件。《古今医统大全·头痛大法分内外之因》对头痛病进行系统总结:“头痛自内而致者,气血痰饮、五脏气郁之病,东垣论气虚、血虚、痰厥头痛之类是也;自外而致者,风寒暑湿之病,仲景伤寒、东垣六经之类是也。”关于头风的治疗,《医确·头痛》提出:“须分内外虚实。”实为中医治疗头风的纲领。
芎芷石膏汤为《医宗金鉴》方,在笔者学习方剂时记得该方主治外感风热所致头风,跟曾老师临床研习中,老师使用该方治疗反复发作之头风证,获得较好临床疗效,通过老师点拨,大有所获。
头痛遇冷风则发,一个方子芎芷石膏汤搞定。临床遇杂病手足无措,一本书为你提供思路。
【验案】
胡某,男,41岁,2013年11月2日初诊。
患者诉患偏头风十余年,每遇冷风则发作,头痛如劈,十分痛苦,反复延医。西医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予氟桂利嗪(西比林)、尼莫地平、加巴喷汀、卡马西平等药物口服,疗效不佳。1周前夜归受寒,再次发作,刻下症见:头痛,以双侧太阳穴明显,呈阵发性发作,锐痛,腰背酸痛,口干苦,舌红瘦偏暗,苔滑腻,脉弦。
辨证:风寒外束,太少枢机不利,日久化热,入络。
治法:疏风散寒,和解太少,清泻郁热,通络止痛。
方药:黄芩12g,柴胡12g,法半夏12g,羌活、独活各10g,川芎10g,细辛6g,防风12g,柴胡12g,藁本30g,刺蒺藜30g,白芷12g,蒲公英30g,石膏24g,钩藤30g,蔓荆子10g,野菊花12g,地龙6g,吴茱萸6g,川牛膝20g,乳香、没药各10g,五灵脂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并告之勿食辛辣油腻饮食,避风寒,慎起居,节劳作,畅情志,清淡饮食。
2013年11月15日二诊。患者喜形于色,诉:服药后头痛明显好转,现颈肩强痛,腰酸胀,稍感腹胀,时有打嗝,红瘦,苔薄稍滑。
辨证:服药后太少二经经气得通,内蕴之邪热、久病伏于络脉之病邪亦减,但时处深秋初冬,天凉风寒,太阳风寒外束未彻,胃气失和降,辨证为风寒外束,太阳、阳明经气不利。
治法:宣散风寒,和胃降气。
方药:蔓荆子12g,防风6g,川芎10g,茯苓30g,黄芩12g,法半夏12g,钩藤30g,厚朴10g,枳壳6g,砂仁6g,羌活、独活各10g,鸡内金10g,藁本15g,白芷1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
按:芎芷石膏汤记载于《医宗金鉴》四十三卷,由川芎、白芷、石膏、藁本、羌活、菊花组成。方中川芎味辛性温,《神农本草经》云其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白芷,《神农本草经》载其功效主治:“风头(头风)侵目泪出。”《名医别录》载其能疗“风痛头眩”。石膏性辛大寒,味甘,《药性论》谓其“治伤寒头痛如裂”。三药合用,辛能止痛,温能散寒,甘寒解热,加用藁本、羌活祛风散寒、止痛,菊花疏散风热、祛风明目,主治外感风热,太阳枢机不利之头痛,此为该方使用之常法耶。
但该病例为反复发作的偏头痛,根据病程之新旧当为内伤头痛,如何使用该方?笔者将此疑问请教于老师,老师答到:“病程之长短非判断外感、内伤的绝对标准,此病例每受外风则发病,有明显外感特征,所以当使用辛温散寒、解表止痛之药物,患者病程日久,加之饮食不节,喜食辛辣厚味,日久化热,久病入络,故用芎芷石膏汤治疗该病,并予地龙、乳香、没药、五灵脂等搜络化瘀之品。且《医宗金鉴》所载芎芷石膏汤原文,该方除治疗外感风热头痛外,条文中明言其主治“头痛眩晕,头风盛时发作,日久不愈。”闻曾师所言,茅塞顿开,课后立即查看《医宗金鉴》所载,果如师言,老专家读经典,用经典,对经典条文理解、运用已经纯熟到如此地步,我等后学当以此为榜样,努力学习之。
掌握了芎芷石膏汤,再也不怕遇风易发的头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