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2-03-29 09:14浏览:
次
踝关节骨折占了所有骨折的9%,每年的发生率为187/100000。大部分踝关节骨折累及外踝,双踝骨折约占15-20%,三踝骨折约占7-12%。根据AO-Danis-Weber分型将骨折分为A,B,C三型,对于不稳定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伴随有联合韧带损伤的骨折往往与不稳定有关,占了所有骨折中的10-45%。
术中进行下胫腓联合的评估是必须进行的步骤,可以通过外旋应力试验、拉钩试验或直视检查等步骤来进行稳定性的评估。下胫腓联合的需要通过复位和固定治疗,可以通过3.5mm的下胫腓螺钉,缝合下胫腓韧带和下胫腓联合钩钢板来贯穿固定下胫腓联合。
近来研究表明,需要在术中或术后立刻进行CT检查以明确下胫腓联合的复位质量。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对术后临床结果和功能的影响尚存在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分析对于应用手术治疗的不同分型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下胫腓联合复位质量对临床结果和功能的中期影响。
方法
纳入100名接受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急性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试验组,术前进行影像学检查并根据AO-Danis-Weber分型进行了分型。纳入88名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排除标准如下:AO-Danis-Weber分型A型骨折,系统性炎症疾病,受伤时已有踝骨关节炎表现,受伤前已有踝关节不适,踝关节损伤病史,伤口感染或愈合不良,开放性踝关节骨折,骨折不愈合和骨折复位不良。
手术方法
AO-Danis-Weber分型B、C型患者用管状钢板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内踝骨折应用两枚螺钉或螺钉+克氏针的方式进行固定;后踝骨折应用两枚螺钉在前方往后方进行固定。在完成了上述手术操作后,通过外旋应力试验、拉钩试验或直视检查,对下胫腓联合进行稳定性的测定。
在置入3.5mm的下胫腓联合螺钉(从腓骨侧皮质置入,穿胫骨单侧皮质,总共穿三层皮质)时,复位质量通过X线片(正位相)或直视下进行评估。当遇到Maisonneuve骨折时,则使用两髁下胫腓联合螺钉进行固定。所有操作皆遵循标准的AO手术原则。
功能预后与MRI评估
受伤后随访评估时间为34.5月,此时骨折已愈合且完全负重,76%的患者已经取出了内固定系统。本研究将纳入人员分成四组:不需进行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的B型骨折;需进行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的B型骨折;需进行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的双踝/三踝骨折;需进行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的C型骨折。
结果
我们的研究发现,不需进行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的B型骨折组和需进行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的B型骨折组与对照组在磁共振检查结果上无明显的差异。而需进行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的双踝/三踝骨折组在AI,DA和R°等结果上不如对照组,需进行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的C型骨折在PI,R°等结果上不如对照组,提示胫腓骨复位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