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实践技能 > 文章内容

第二十二节 消化系统肿瘤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0-07-20 07:35浏览:

三、结肠癌

【诊断】

1.早期症状 较早期可有腹胀不适、消化不良症状,而后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如使次增多,腹泻或便秘,可有黏液便或黏液脓性血便。

2.腹痛常为位置不确定的持续性隐痛。

3.肠梗阻表现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肠梗阻症状,如腹胀、腹痛(胀痛或绞痛)、便秘或无排便。体检可见腹隆、肠型、局部有压痛,并可闻及肠鸣音亢强。

4.腹部包块为瘤体或与网膜、周围组织浸润黏着的肿块,质硬,形体不规则,有的可随肠管有一定的活动度,晚期时肿瘤浸润较甚,肿块可固定。

5.全身症状由于肿瘤溃烂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可导致病人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等表现,其中尤以贫血、消瘦显著。晚期可有黄疸、腹水、水肿等肝转移征象,以及恶病质。

6.钡灌肠检查、结肠镜检查可发现肿瘤新生物。

【鉴别诊断】

1.结肠良性占位。

2.结肠炎性疾病 包括肠结核、血吸虫病肉芽肿、溃疡性结肠炎、痢疾等。

3.结肠痉挛。

4.阑尾脓肿。

【进一步检查】

1.X线检查 包括钡灌肠检查或做钡气双重对比造影检查。

2.结肠镜检查检查方便,可直视下做电切,电凝及活检,可确诊。

1. 超声检查、CT测定检查均不能直接诊断结肠癌,但可了解肿瘤的部位,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4.血清癌胚抗原(CEA)测定。

【治疗原则】

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

1.手术治疗根治性切除术,切除包括肿瘤所在的肠袢及其系膜和区域淋巴结。

2.化学药物治疗 术后化疗常用药物主要有氟尿嘧啶(5-FU)。

3.免疫治疗。

4.中药治疗。
四、直肠癌

【诊断】

1.直肠刺激症状大便频繁,有腹部下坠感,便不感,甚者有里急后重,并可伴腹胀、下腹不适等。

2.肿瘤破溃感染症状有血便、黏液便、脓血便等。

3.肠腔狭窄梗阻症状有排便困难、粪形变细,伴腹痛、腹胀等。

4.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出现的症状肛门括约肌受累可致大便失禁。侵犯骶神经丛时,出现骶部、会阴部的持续性剧痛。侵犯泌尿系可出现尿频、尿痛、排尿困难。癌转移至肝脏时,可有肝大、黄疸、腹水等。

5.全身症状 晚期病人可有消瘦、贫血、水肿或恶病质等。

【鉴别诊断】

应与痔、细菌性痢疾、慢性结肠炎等鉴别。

【进一步检查】

1.直肠指检 了解包块的大小、性质、活动度、浸润范围等。

2.直肠镜检查 可直视下进一步了解病变,并可进行活检,明确诊断。

3.乙状结肠镜检适用直肠镜不能发现的直肠上端病变。

4.钡剂灌肠及钡气双重对比造影 主要用于徘除结肠、直肠多发癌和息肉病。

5.腔内B超和腹部B超可以了解肿瘤浸润深度及有无邻近脏器侵犯。

6.癌胚抗原检查用于检测复发和判断预后。

7.其他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粪便隐血试验等。

8.其他检查 怀疑侵及阴道后壁时,可作妇科双合诊检查。必要时做膀胱镜检查,确定有无尿道膀胱浸润。

【治疗原则】

采用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凡能切除的如无手术禁忌,均应早行直肠癌根治术。

1.手术治疗

(1)中、高位直肠癌做经腹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切除、直肠一乙状结肠吻合术。

(2)低位直肠癌宜做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Miles术)。

(3)局部切除术适用于瘤体小,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且分化程度高者。

2.放射治疗术前放疗可使肿瘤缩小松动,增加手术切除的机会。术后放疗可延缓复发,提高生存率。

3.化疗 以5-Fu为基础用药的静脉化疗为主,亦可采用新辅助化疗(即术前化疗)。

4.其他治疗如基因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局部的电灼、冷冻和激光凝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