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状态下,体内酸碱物质的增加或减少超过了机体的代偿调节能力,或酸碱调节机制障碍,破坏了体液酸碱度的相对稳定性,称之为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 一、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 1、可经肺排出的挥发酸碳酸;是体内产生最多的酸性物质。H2CO...
血清磷成年人大于l.61mmol/L,儿童大于l.90mmol/L,,称高磷血症(hyperphosphatemia) 1 病因和发生机制 (1) 急、慢性肾功能不全: 肾小球滤过率在20-30ml/min以以下时,肾排磷减少,血磷上升。继发性PTH分泌增多,骨盐释放增加; (2)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原发...
血清无机磷浓度小于0.8mmol/L称为低磷血症(hypophosphatemia)。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1) 小肠磷吸收减低: 饥饿,吐泻,1,25(OH)2VD3不足,吸收不良综合征,结合磷酸的制酸剂(氢氧化铝凝胶、碳酸铝、氢氧化镁等)。 (2) 尿磷排泄增加: 急性乙醇中毒,甲状旁腺...
血清钙大于2.75mmol/L,或血清Ca2+大于1.25mmol/L,称为高钙血症(hypercalcemia)。 1 原因和发生机制 (1)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原发性常见于甲状旁腺腺瘤、增生或腺癌,这是高血钙的主要原因。继发性见于维生素D缺乏或慢性肾衰等所致的长期低血钙,刺激甲状旁...
当血清蛋白浓度正常时,血钙低于2.2mmol/L,或血清Ca2+低于1mmol/L,称为低钙血症(hypocalcemia)。 1、病因和发生机制 (1) 维生素D代榭障碍: ①维生索D缺乏:食物中维生索D缺少或紫外线照射不足; ②肠吸收障碍:梗阻性黄疸、慢性腹泻、脂肪泻等; ③维生索...
1、钙磷共同参与的生理功能 (1) 成骨:绝大多数钙磷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超支持和保护作用。骨骼为调节细胞外液游离钙磷恒定的钙库和磷库。 (2) 凝血:钙磷共同参与凝血过程。血浆Ca2+作为血浆凝血因子Ⅳ,在激活因子Ⅸ、X、Ⅻ和凝血酶原等过程中不可缺少;...
1、体内外钙稳态调节 体内钙磷代谢,主要由甲状旁腺激素、1,25-(OH)2D3和降钙素三个激素作用于肾脏,骨骼和小肠三个靶器官调节的。 (1)甲状旁腺素(Parathormone,PTH):是由甲状旁腺主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单链多肽激素,具有升高血钙、降低血磷和酸化...
体内约99%钙和86%磷以羟磷灰石形式存在于骨和牙齿,其余呈溶解状态分布于体液和软组织中。血钙指血清中所含的总钙量,正常成年人为2.25-2.75mmol/L,儿童稍高。血钙分为非扩散钙(nondiffusible calcium)和可扩散钙(diffusible calcium)。非扩散钙是指与血浆...
钙(calcium)和磷(phosphorus)是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无机元素。正常成年人,钙总量约为700-1400g,磷总量约为400-800g。 钙、磷的吸收 体内钙磷均由食物供给。正常人每日摄取钙约为1克、磷约为0.8克。儿童、孕妇需要量增加。钙主要含于牛奶、乳制品及果菜中...
血清镁浓度高于⒈25mmol/L时为高镁血症(hypermagnesemia). (一)原因和机制 1 镁摄入过多 静脉内补镁过快过多,尤其肾功能受损病人更易发生。 2 肾排镁过少 正常时肾排镁功能很强,故口服或注射较多的镁盐在肾功能正常者不至于引起高镁血症。肾排镁减少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