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皮肤性病 > 文章内容

色素性皮肤病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3-09-07 09:10浏览:

色素性皮肤病

 

1、黑素及胡萝卜素含量增多或减少超出正常范围以外;
2、黑素细胞不能移行至表皮:如蓝痣;
3、酪氨酸酶障碍导致的黑素颗粒合成减少:如苯丙酮尿症、白化病;
4、内分泌疾病影响黑素合成:如:Addision's病;
5、表皮黑素细胞缺失:如白癜风;
6、黑素细胞增殖过多:良性如雀斑,恶性如恶性黑素瘤;
7、炎症后色素沉着:如扁平苔藓,湿疹等。
从患者自体细胞中分离出活性黑色细胞,运用国际前沿的治疗系统将足量的黑色素细胞精确培植与白斑病灶,同时提供多种黑色素营养液,保证黑色素细胞成活,分裂,恢复自我养护功能,最终实现轻松消除白斑。
组织病理学检查同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相似,真皮上部中等度淋巴细胞浸润及含铁血黄素沉着;小血管扩张;内皮细胞增生。
皮肤病是皮肤感染病与过敏性皮肤炎占大部分,不过随着老化的退行性变化之老人性皮肤病,由恶性黑色肿代表的皮肤癌等也是重要的皮肤病,另外需注意因药物治疗疾病而引起副作用的各种皮肤障碍。我国人口多,患皮肤病的病人也多。
1、注意体内微量元素的摄补,提倡使用铜质餐具。
2、多食新鲜、清淡的富含叶绿素的蔬菜,多食猪肝、瘦肉、牛肉、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豆等。
3、少食刺激性食品,如酒、辣椒、生蒜等。
4、少食羊肉、肥肉、海产品等。
5、少食富含维生素C的碳酸类饮料等。
据白斑的形态、部位、范围及治疗反应,临床上将其分为四型:
1、局限型,白斑单发或群集于某一部位;
2、散发型,白斑散在、大小不一,多对称性分布;
3、泛发型,常由上述二型发展而来,病损面积大于体表的1/2;
4、节段型,白斑按神经节段或皮节分布。据病损处色素脱失情况又可将该病分为完全型与不完全型两种。前者对二羟苯丙氨酸(DOPA)反应阴性,黑素细胞消失,治疗反应差。后者对DOPA反应阳性,黑素细胞数目减少,治愈机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