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呼吸疾病 > 文章内容

呼吸道感染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3-06-28 08:39浏览:

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微生物感染引起。
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陷窝口常见白色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高,有时可因肠系膜淋巴结炎而致腹痛,需与外科急腹症相鉴别。
呼吸道感染往往发生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接受侵入性诊疗操作患者以及重症患者,治疗困难,预后凶险,针对病原菌治疗是预防控制呼吸道感染的特异性措施,所以患者痰分离菌株的病原谱和耐药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大肠埃希菌是目前引起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其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由于产生ESBLs,能够水解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性增加,但对含酶
抗生素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喹诺酮类药物较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因其具有易定植、易变异、多耐药,且能被诱导产酶等特点,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增高,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相对较低;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
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定、阿米卡星的敏感性较高。研究发现,亚胺培南仍为治疗革兰阴性杆菌引起感染最有效的抗菌药物,但不同的细菌其敏感性差异较大,对肠杆菌科细菌敏感性高于非发酵菌,亚胺培南依然最优。但是随着亚胺培南临床治疗使用的增加,必然筛选出更多耐碳青酶菌株。因此,临床也要注意亚胺培南的长期使用问题,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减少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

上呼吸道感染(医学上简称URTI或URI),是指发生在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位置可以在鼻腔、鼻窦、咽头和喉咙。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鼻咽炎、扁桃腺炎及喉炎等。感染的病原体是以病毒为主,且会合并不同的症状,较常见的是流鼻水、鼻塞、咳嗽、喉咙痛,乃至全身症状,如倦怠、全身酸痛、头痛或发烧等。流行性感冒的病征与上呼吸道感染近似,但治疗方法不同,所以要把两者好好区
分。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而上呼吸道感染的感染原因可以是细菌或真菌。90%左右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该病四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雾滴,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常于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受寒、劳累、淋雨等情况,原已存在或由外界侵入的病毒或/和细菌,迅速生长繁殖,导致感染。该病预后良好,有自限性,一般5-7天痊愈。常继发支气管炎、肺炎、副鼻窦炎,少数人可并发急性心肌炎、肾炎、风湿热等。

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分为病毒性(70-80%)、细菌性(占20-25%)。普通感冒(俗称伤风)通常由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咽痛,少数有乏力、低热等症状。而流行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有小流行或爆发,高热、全身肌肉酸痛、
结膜炎等症状。临床上供选择的抗生素日益增多,耐药菌株亦明显增多,由于大剂量头孢菌素的应用,导致院内感染特别是假单孢铜绿杆菌和肠球菌感染日益增多。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使人们对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或军团菌感染的认识有很大提高。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已引起人们重视。
无论是下呼吸道感染还是上呼吸道感染,绝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称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主要是指鉴别普通感冒与细菌性的下呼吸道感染。


检查: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陷窝口常见白色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高,有时可因肠系膜淋巴结炎而致腹痛,需与外科急腹症相鉴别。此外,扁桃体的渗出物如融合成片,须与咽白喉鉴别。
预防孩子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提高孩子呼吸道的免疫力,增强孩子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提倡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含有各种营养成分。母乳中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免疫细胞、溶菌酶、乳铁蛋白等,有助于增进婴儿抗感染能力。尤其是分娩后最初分泌的初乳,含有丰富的抗体及微量元素,特别是SIGA有助于预防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因此,母乳喂养的小儿一般较少发生伤风感冒。
2、体格锻炼。体格锻炼有利于增强小儿体质,提高对疾病的防御能力。体育活动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进行锻炼;如开窗睡眠,使小儿汲入较冷而新鲜的空气,上呼吸道粘膜,增加呼吸道的抵抗力。待小儿习惯开窗睡眠后,可进一步实行户外睡眠。鼓励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用温水洗浴,或用冷水洗手、洗脸、洗脚等。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三浴(日光浴、水浴、空气浴)锻炼,以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