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护理医学 > 文章内容

儿童发热的合理用药和护理

作者:任金妹 来源:上海发布时间:2019-04-02 19:37浏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任金妹
 
发热是儿科门诊最常见也是比较复杂的症状之一。与成人相比,儿童各个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对药物的解毒能力和清除能力不如成人,而退热药的种类、剂型和商品名称繁多,如果用药不当,容易引起危害。因此,合理的选择退热时机以及退热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1退热时机的选择
 
发烧是指口温超过37.3 ℃或肛温超过38℃。发烧不是疾病,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大部分发烧都是自愈性的,但是如果连续3天不退烧则要引起重视。
 
(1) 小于3个月的孩子,如果肛温大于38℃(口温37.3℃,腋温 37.2 ℃),就要及时带孩子去就医。因为孩子年龄小,身体的各个系统发育不成熟,较为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
 
(2) 3个月-3岁的孩子,在肛温大于 39℃(口温 38.3℃,腋温 38.2 ℃),需用退烧药。如服用退烧药后体温降至37.5℃以下,孩子食欲、玩乐如常,则不必过于忧心,在家继续观察即可。
 
(3) 3岁以上的孩子,在38.5℃以上才需使用退烧药,避免出现高热危害孩子生理机能的情况。
 
孩子发烧,关键是要关注宝宝的精神状态,是不是哭闹不停,是否食欲不佳,睡眠质量如何。宝宝的精神状态比温度计的数字更有意义。如果宝宝吃喝玩乐都与平时没什么两样,精神状态也比较好,即使体温超过38.5℃,妈妈也不用太担心,可以继续观察。相反,虽然宝宝体温不到38.5℃,但没有精神,也不肯吃东西,不愿意玩耍,哼哼唧唧的很黏人,这样反而需要引起注意。
 
2如何选择退热药物剂型?
 
应选择毒性低、不良反应少且明确、患儿易接受剂型的退热药。
 
口服药物与塞肛药物的作用时间、退热效果和副作用等都没有明显差别,但建议儿童优先选择口服剂型。
 
如果出现严重呕吐、孩子拒绝服药等情形时,可考虑使用肛门栓剂。
 
一般情况下不推荐儿童使用退热针剂。建议尽量避免给儿童肌肉注射,因为这种给药途径可引起注射部位红肿、疼痛,使用不当甚至有可能造成患儿臀部肌肉萎缩,重复的肌肉注射还可能造成患儿焦虑和恐惧等而导致不配合医生的治疗。
 
3 退热基本用药:
 
目前认为最适合儿童使用的退热药还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3月龄及以上的患儿,推荐口服对乙酰氨基酚;6月龄及以上的患儿,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但不推荐使用复方锌布颗粒、复方小儿退热栓等复方制剂的退热药,而且一定要避免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根据 WHO 和 FDA 的资料,两者退热效果和安全性类似,选用上与发热程度无关。
 
4物理降温是否可行?
 
酒精擦浴禁用于儿童,因为快速挥发散热会引起表层血管急速收缩,有碍散热。冰敷和温水擦浴均可减低患儿体温,但可能会造成患儿不适。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基础上联合温水擦浴在短时间内的退热效果的确会更好些,但与此同时会明显增加患儿的不适感,故目前已不推荐使用温水擦浴进行退热。
 
物理降温的疗效有限,而且很多疾病状态下并不适合使用物理降温,可能会增加危险性。
 
药师建议:
 
(1) 不可滥用糖皮质激素退热,因其有免疫抑制作用,使用不当可促使细菌或病毒感染扩散而加重病情。除非有急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病情严重者。;
 
(2) 选择毒性低、不良反应少、儿童易接受的剂型。谨慎选用静脉输液的方式退热,绝大多数急性发热口服退热药即可;
 
(3) 不同的厂家商品名称不同,像泰诺林、美林、百服咛等等,所以在给宝宝喂药的时候要看成分而不是看它的商品名,否则就会有过量服用的危险。
 
(4) 不推荐退热药联合或交替使用,防止因掌握不好剂量,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而造成副作用。不推荐药物退热基础上联合擦浴降温。
 
(5) 退热贴不能有效降温,作用有限,部分患儿不舒服程度会增加甚至过敏,不推荐使用;
 
(6) 小儿应避免长期应用此类药物,疗程不应超过1周
 
生活护理建议:
 
(1)减少穿着衣物,对婴儿捂汗可能会造成危及生命的捂热综合征;
 
(2)保持所处环境凉爽;
 
(3)多进食液体 (水、稀释的果汁),少量多次喝以补充水分;
 
(4)饮食清淡,因为发热使胃部活动下降,油腻食物消化缓慢;
 
(5)发热时患儿不必一定卧床休息,可以适当活动。
 
最后要提醒爸爸妈妈的是:发烧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适当的发热也可以增加孩子的抵抗力。但是,如果很担心孩子,也可以立马就医,这会像一剂镇静剂,让家长平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