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护理医学 > 文章内容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04-10 11:15浏览: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它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导致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统称上呼吸道感染。

  一、病因

  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但以病毒多见。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等疾病,以及护理不当,气候改变和不良环境因素等,则易发生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或使病程迁延。

  二、临床表现

  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及病变部位和病原体的不同,病情的轻重程度不同。婴幼儿较重,年长儿则较轻。婴幼儿上呼吸道局部症状可不明显而全身症状重,多骤然起病,高热、烦躁、咳嗽、食欲差,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甚至高热惊厥。年长儿症状较轻,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常表现为鼻塞、喷嚏、流涕、咳嗽、咽痛和不同程度的发热,有些患儿的发病早期可有脐周阵发性疼痛、无压痛,可能为肠痉挛所致或与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时可见颌下和颈部淋巴结肿大,肺部听诊呼吸音一般正常,肠病毒感染者可见不同形态的皮疹。

  两种特殊类型的上感:

  1.疱疹性咽峡炎 为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多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体检可见咽部充血,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等黏膜上有散在的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1周左右。

  2.咽—结合膜热 为腺病毒3、7型引起,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常发生于春夏季,可在儿童集体机构中流行。

  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眼部刺痛,有时伴消化道症状,体检发现咽部充血,一侧或两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颈部及耳后淋巴结肿大,病程1~2周。

  上呼吸道感染可波及邻近器官,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颈淋巴结炎等;向下蔓延引起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以婴幼儿多见。年长儿若因链球菌感染可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

  三、辅助检查

  病毒感染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四、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加强护理。

  五、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过高 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

  2.舒适的改变 与咽痛、鼻塞,全身不适等有关。

  3.潜在并发症 高热惊厥。

  六、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清新,室温保持在18~22℃,湿度在50%~60%;每日通风1~2次,每次15~30分钟,但避免风直接吹到患儿。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可给流食或半流食,并让患儿多饮水。入量不足者,进行静脉补液。衣被薄厚应适宜。保持口腔清洁,婴幼儿可在饭后喂少量的开水以清洗口腔,年长儿饭后漱口。各种检查、治疗和护理操作要集中进行,以保证患儿安静休息。

  2.发热的护理 除休息、保证室内良好的温湿度、空气清新外,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如为超高热或有高热惊厥史者须1~2小时测量一次,退热处置1小时后复测体温,并随时观察,以防惊厥发生和体温骤降。体温超过38.5℃的患儿可给予物理降温,如采用温水擦浴、酒清擦浴、

  冰枕、头部冷敷、冷盐水灌肠、在颈部及腹股沟处放置冰袋等;遵医嘱给予退热剂,如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解热药,出汗后及时给患儿更换衣服,并适度保暖。如有虚脱,应予保暖,饮热水,严重者遵医嘱静脉补液。

  3.保证舒适 鼻塞明显而防碍吸吮时,在清理鼻腔分泌物后,用0.5%的麻黄素溶液滴鼻,每次1~2滴,可在喂乳前15分钟及临睡前用。咽部不适时,可给予润喉含片或雾化吸入。

  4.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咳嗽的性质、神志和神经系统症状。对疑有中耳炎、咽喉壁脓肿等并发症时,随时报告医生。有可能发生惊厥的患儿,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如患儿出现皮疹,应区别是否为某种传染病早期,以便及早采取措施。

  5.健康指导